土壤侵蚀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了显著影响。梯田作为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工程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梯田的保碳作用、增汇能力及其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从梯田的保土作用角度研究其保碳和减排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陕北洛川县沟壑区梯田景观。
陕北绥德辛店沟“梁峁坡地修梯田造果园,沟谷坡地植灌乔草,沟道内建设淤地坝”的综合治理模式效果。照片均由张行勇摄
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喻恺阳、成辉、李智广、张晓萍和冯浩等科研人员,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吴起县境内不同年份的旱作梯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结合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增绿增汇的概念框架,系统探讨和分析评价了梯田在保碳、减排和增汇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结果揭示:①坡耕地修建为梯田后可发挥保碳、减排、增汇等碳汇作用。梯田年均保碳量、减排量、增汇量(0—100 cm深度内)分别为0.26,0.05,1.36 t/(hm2·a); ②梯田各土层均发挥了一定的增汇效益。表层土壤(0—40 cm)和深层土壤(40—100 cm)的增汇效益分别占0—100 cm整个土层的61.50%和38.50%; ③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梯田表层土壤增汇效益显著增加,深层土壤的增汇效益稍有提升但总体上保持平稳。表层土壤增汇率从梯田修建后运行大概5年的16.30%提升至运行约25年时的51.34%,深层土壤从运行约5年时的14.00%提升至运行约25年时的23.66%。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发挥着良好的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和土壤增汇等碳汇作用。在修建后27年内,梯田增汇作用的比例最大,且表层土壤增汇更为显著;随着运行年份增加,梯田保碳作用的比例逐渐增大。
上述相关研究结果内容发表在《水土保持通报》2024年5期。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961/j.cnki.stbctb.2024.05.031
http://stbctb.alljournal.com.cn/stbctb/article/abstract/2024053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