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业,只有技术还不行 |
——首届“绿色能源与动力”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小记 |
83.47,这是河北工业大学百瑞格团队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绿色能源与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现场的最终得分,也是全场最高分。
“答辩的小伙子非常自信,语言抑扬顿挫很抓人,把动力电池的回收方案讲述精准到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赛评委、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刘志刚告诉《中国科学报》,“创业,只有技术还不行,必须把技术讲清楚,让对此技术感兴趣的人知道投资点、盈利点和市场增长点在哪里。“
据悉,大赛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主题,瞄准储能电池、低碳零碳燃料、智能化动力与智慧交通、先进内燃动力系统等产业赛道,搭建了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
大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
百年传统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要发展绿色动力,传统内燃机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内燃机本身不排放碳,取决于烧什么燃料。”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前内燃机行业正面临一场能源革命,即由传统含碳燃料转向低碳、零碳、碳中性燃料。这也是内燃机这个百年传统老行业面临的的机遇和挑战。
李树生认为,当前,内燃机相关的企业和研发团队都在探索如何实现上述转型,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需要注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这也是举办大赛的目的。
大赛分创新和创业两个组别,创新组的项目大多来自高校和研究院所,创业组的项目大多来自企业。经过两个月的形式审查和线上初赛,最终有23个项目成功突围,进入了大赛决赛。
大赛评委、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林赫在梳理参赛项目时发现,这些项目大多集中于内燃机新型动力相关的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在内燃机发动机领域一些新型燃料的应用。
林赫自己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新型动力相关的研发工作,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团队正在从事基于氨发动机和甲醇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研究。
“对于高效动力系统,绕不开混合动力。”林赫表示,混合动力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技术,减排潜力和节油潜力都不一样。对新能源车而言,目前插电式混动的节油比例是最高的。
谈及高校参赛项目的表现,林赫认为,高校参赛团队的技术优势在于原始创新,还需要在产业化应用方向发力。把技术成果从论文变成产品,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跨度。参赛团队可以借助大赛平台,得到行业专家的指导,推动好的项目早日实现产业化,也是高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不亚于一场学术交流会”
“参与这样一场大赛的收获,不亚于一场学术交流会。”李树生表示,首先大赛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投资机构等多方参与,大赛吸引到好项目、好团队参加路演,使项目和团队获得社会关注。
“其次大赛还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无论是创新组还是创业组的参赛团队,都获得一个向内燃机行业用户展示的机会,这样的展示比广告宣传效果还要好。”李树生说,“对参赛团队来说,最后的名次不一定很重要,展示成果、展示自己,更重要。”
“再次大赛提供了一个吸引投资、对接产业的平台。”李树生介绍,投资人希望挖掘他们认为值得投资的项目、产业需要新的技术实现转型发展,大赛搭建了对接的桥梁。
本届大赛主要围绕内燃机及新型动力领域重点产业,遴选优质科创项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并提高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效率和质量,有效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
记者发现,在进入决赛的23个项目中,创新项目数量约比创业项目多一倍。“初赛的时候也是创新项目报名数量更多,因为创新项目大多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阶段,更需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李树生认为,不管是创新项目还是创业项目,创新性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项目成熟度和市场前景,这也是评委评分的标准。
在决赛现场,记者还发现创新组有一支本科生团队,他们参赛的项目叫“淤泥猎手——全场景智慧高效清淤赋能生态文明振兴”,虽然最后得分不高,但对这支年轻的队伍来说,他们收获了一次上台路演、展示自己的机会,觉得很意义。
刘志刚说:“尽管一些项目还不能在短期内实现真正转化,但通过参赛团队得到了锻炼,增加了项目转化的可能性,有助于未来成长为创新型的企业。”
“学校主要通过传授基础知识来培养人才,但学生仅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掌握如何学以致用,大赛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潜在的应用平台。”林赫指出,参赛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研究课题将来有什么用,并引导学生们从产业角度出发,从新审视自己的研究。
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拆解电池320多块、实验测试140多次、材料测试近500种、模型迭代8次……从2021年9月到2024年5月,历经1000多个日夜,百格瑞团队最终完成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动力电池回收解决方案。
除了技术扎实,该项目的路演也成功打动了台下的评委,从而收获高分。
刘志刚发现,一些路演项目得分不高的团队与自身ppt的制作质量有一定关系。他说:“ppt应该完整、充分、清晰以及有逻辑地展现项目的各要素,以打动说服评委,但部分项目的实际情况是,评委希望了解的内容提供不充分,路演讲述内容评委不是很关注,甚至得不到完整系统信息。”
“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除了技术创新,还需要发展团队、商业运作等。未来也会遇到很多需要利用ppt展示的场合,打动听众很重要。”刘志刚说。
创业组项目“商用车低碳高效增程器的研发和产业化”的路演也让刘志刚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该项目的创始团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路演介绍人祝轲卿不仅将技术讲的很清楚,还将自己的需求明确传达给台下的投资机构代表。
刘志刚称自己不太看重名次、得奖,而是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大赛,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到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或者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创新中,从中真正受益,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
创新需要人来推动,行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前些年高校动力能源相关专业曾一度出现招生困难的局面,如今已经大有改观。
“动力类专业招生的确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低碳零碳动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内燃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更大的创新创业空间。大赛提供了一个让更多人参与推动行业创新的平台,也展示了内燃机行业新的活力。”刘志刚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