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圆叶牵牛”的植物冲上热搜。
起因是有网友举报,某化妆品品牌在其一项产品中添加了国家标准禁用的原料“圆叶牵牛提取物”。为此,该化妆品商家作出澄清,相关药监部门立案调查后,称未发现涉事产品存在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禁限用原料管理规定的情况。
随着圆叶牵牛相关科普报道层出不穷,“植物提取”也开始受到关注。其作为当下化妆品原料主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了相关专家,围绕这一话题进行采访。
圆叶牵牛为何物?
西北大学植物学教授刘文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是旋花科一种草质藤本植物,特点习性是呈缠绕状,一年生,夏秋季开花,花的颜色很丰富。
“圆叶牵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Ipomoea nil)相似,为同属植物,只不过圆叶牵牛的叶子为全缘的圆心形, 而牵牛的叶子呈三裂状。” 刘文哲指出,这是圆叶牵牛和牵牛的最大区别。“从植物学分类上来说,圆叶牵牛和牵牛因为叶子等差异,被认为是两个种。日常家里种植的这两种牵牛都有,花的颜色也比较接近。”
牵牛和圆叶牵牛对比图。刘文哲供图
中药里,一种被称为“牵牛子”的药物就是牵牛或圆叶牵牛的种子,可以用来“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泻下利尿、消肿”,即治疗便秘。但古人亦对牵牛子的毒性有认识,在宋代就有关于其证候禁忌的记载。
在现代,研究人员对圆叶牵牛有了更多认识。据此前报道,其提取物因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一度被化妆品制造商视为具有潜在护肤功效的原料,因为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湿的作用。
2021年5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更新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74号)》,其中就提到了“圆叶牵牛”。列出的表格下方,还特别注明了“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仅限于此部位;无明确标注禁用部位的,所禁为全株植物,包括花、茎、叶、果实、种子、根及其制剂等”,圆叶牵牛“全身”上下都被“出局”。
此外,在《中国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名录(2023)》中,圆叶牵牛被列为“外来入侵植物”,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或已成为归化植物。入侵危害原因表明,其为旱田、果园及苗圃杂草,可缠绕和覆盖其他植物,导致后者生长不良。
对于本土作物而言,野生的圆叶牵牛的确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但经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在日常园林绿化和家庭种植中,圆叶牵牛已成为选项之一。”刘文哲表示,圆叶牵牛被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基于多方考量后得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琳森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我们对一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天然提取≠无毒
在某化妆品配料表或包装上,如果提及其原料名称为“某某植物提取物”的,基本上表示该化妆品原料成分,是由该植物提取纯化而来的单一或复合组分。
“对于植物提取物的使用,我们一定要严守安全性这条底线。”青琳森表示,很多人潜意识认为,“天然的就是无毒的”,这并不严谨。“除了安全性,有效性也是作为植物提取物是否能入药,或者作为化妆品原料的一大衡量标准。”
化妆品通常是由多种原料按照配方设计经加工制备而成的混合物,原料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化妆品原料安全性,是指化妆品原料在固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既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皮肤过敏等,也不会对接触者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
作为一名从事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与新药开发的研究者,青琳森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加强基础科研,把植物提取物的有效和有害成分了解清楚,并评估其安全用量和活性范围。“毕竟,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提取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复杂。来源于不同植物部的提取物,因其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不同,会导致其功效性和安全性也存在差异。
目标产物不同,对某一植物的提纯处理或加工手段也不同,所获得产物的安全性会有很大差异。如魔芋富含生物碱等有毒物质,食用之后会出现麻嘴、腹痛、恶心的情况。
但把魔芋打磨成浆之后,加上草木灰,再高温蒸煮之后就可以食用。同时,从魔芋里提取和精制而得的葡甘露聚糖,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活性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可用于制作洁肤棉、面膜、消毒纸巾等产品。
在不同地方或不同时间采集到同一植物后,分别所获得的提取物,也有可能存在差别。“如何对这些情况进行严格的分类,明确标准和规范,是我们下一步科研工作需要考虑的。”青琳森表示。
化妆品发展的“芯片”
对植物天然成分的提取虽然复杂,但意义重大。“不能因为有些植物或部位有毒,就在化妆品原料成分选取中,完全避讳植物提取物。”青琳森介绍,化妆品原料的获取目前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天然动植物提取、生物发酵等方式。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植物种类和迁地栽培植物种类数量均占全球的1/10左右,可以说中国的植物种类众多,资源植物丰富。所以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天然植物资源开发上,拥有先天优势。
同时,老祖宗多年钻研得出的经验,让我们对中草药安全性有了基本的认识。总体上,天然成分的安全性往往较高,但并非就一定是无毒的。
此外,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制还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世界上大多化妆品原料成分的知识产权,仍然握在欧美国家手中。“化妆品原料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化妆品产业发展的‘芯片’。”青琳森举例,如今在化妆品行业里炒得火热的玻色因,玻尿酸等成分,也是由国外研发。他们借此抢占先机,收割了大批市场红利。
“所以我们希望,发挥自身优势,从天然植物上找到突破口,获取更多概念好、效果好的原料。”青琳森注意到,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对此颇为重视。
2023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化妆品新原料鼓励创新和规范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2023年第143号)。其中提到了“化妆品新原料研究创新是化妆品技术创新的基础,化妆品新原料安全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并明确“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
目前,青琳森正在着手提取黄芪中的某一单体成分,计划将其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并按照《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进行申报注册。“黄芪属于药食同源,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科学证实,黄芪是我们一直关注和研究的植物之一。”
植物单体成分,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单一化合物或化学成分,例如银杏叶中的黄酮苷,蒲公英中的咖啡酸。2024年刚备案公示的化妆品新原料鸢尾苷元,就是来自草本植物射干的单体成分。
青琳森表示,研究植物单体成分极有意义。“以植物的单体作为原料,纯度高,相应成分的活性和安全性也更好把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