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找准自身定位,同质化发展是没有出路的!”11月17日,澳门大学校长、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永华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探讨了高等教育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角色与作为。
他表示,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之一。澳门大学近年来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国际化办学方式,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大湾区西岸人才培养和科创高地方面发挥了引擎和辐射作用。
“同质化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宋永华认为,澳门和澳门大学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找好定位才能有所作为,“这种作为体现在让澳门的教育、科技、人才服务于澳门、服务于国家,融入湾区、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
“粤港澳三地在科技产业创新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宋永华表示,澳门大学要有所作为,就需要融入湾区,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澳门大学是澳门唯一一所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公立大学,“我们将在横琴再建一个新校区,设立医学院、信息学院、设计学院、工学院和横琴澳大高等研究院,使澳门大学从体量和学科布局上更上一层楼。”
“新校区布局涵盖临床医学、人工智能(AI)、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金融科技与数字商学等专业,预计将于2028年投入运作,可容纳学生8000余人。”宋永华指出,尽管澳门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中也可以有大作为。
宋永华指出,同质化意味着大学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趋于一致,缺乏特色和差异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也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竞争的无序。
据他介绍,澳门大学先后获国家批准设立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人才培养上,澳门大学注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创新型人才;在科研创新上,通过跨研究领域的合作,力争取得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化突破。
“未来,我们希望和广东和香港一道,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宋永华说。
“AI投入要避免低水平重复”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等记者采访时,宋永华针对科学前沿、湾区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AI智能浪潮”,他表示,AI在商业上有广泛应用的市场和潜力。
宋永华接受采访。朱汉斌 摄
?
宋永华认为,面对如火如荼的AI智能浪潮,中国与国外AI的差距不在于规模。在进行大规模的AI领域投入时,要避免低水平重复,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中国应该加强AI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发,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可能取得优于国外的突破性进展。
他指出,当前AI技术已经在民生、工业、金融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商业化程度较高。“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些技术还难达到替代人脑的程度,与AI有关的芯片、算法、数据等基础研究还有待长期持续推进。”
他认为,现在应该围绕两个方面来发展,一是,我国科学家及政府要把AI研究作为长期投入,因为还有许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二是,因为大模型的出现及应用,特别是包括算力、智能芯片、超算的突破,以及在应用方面都有了一些好的进展,这些成果肯定是有大规模的商业价值。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要同步推进,持续推进。
“从数量数目上看,我们好像是百花齐放。但是就一些核心技术,从技术科学到芯片,甚至到算法、数据,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大量的投入有助于AI的发展,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中国应该加强AI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发,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可能取得优于国外的突破性进展。”宋永华说。
宋永华表示,澳门大学已经在中药现代化创新、微电子领域成果转化、智慧城市建设、先进智能计算等领域与大湾区高校、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面向全球吸引优质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同时与更多科研、企业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