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 来源: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11/19 22:25:35
选择字号:
科研人员通过树轮放射性碳同位素建立识别城市碳达峰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牛振川研究员和团队利用北京和西安市树轮放射性碳同位素(14C)近20年序列的年际变化,建立识别城市碳达峰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通常科研人员通过“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来获得碳排放量,进而判断是否达峰; 但统计方法有不确定性,在城市尺度可达50–250%。 城市是碳排放的热点,超过70%的碳排放集中在城市区域。 除了统计方法如何来判断一个城市的碳排放是否达峰?

14C是定量区分大气CO2化石来源与生物来源最准确的示踪剂,可用于示踪碳排放。 研究表明,近20多年大气Δ14CO2值的年际变化主要受碳排放影响,与其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进而将大气14CO2的年际变化保存到年轮中。 因此,树轮Δ14C序列的年际变化可以反应碳排放量的变化。

团队利用北京和西安市树轮Δ14C近20年序列的年际变化,通过扣除本底14C的影响,发现北京市当地Δ14C的最低值在2010年,西安市当地Δ14C的最低值在2013年,这与统计数据显示的北京市和西安市的碳达峰时间相吻合。 此外,该研究还通过分析树轮Δ14C年际差变化的转折点,进一步确定了碳达峰时间,也与清单的碳达峰时间相吻合。 这些吻合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可服务于我国当前的碳达峰评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0604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中外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生命”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