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王镇古仁村的芝麻新品种示范田里,900亩芝麻经历了生长周期中段的暴雨和末期的高温干旱,仍然实现了每亩95公斤的高产,收购价不低于7元,仅机械化收割这一道环节即可为每亩成本降低280元以上,收获后的籽粒含水量7.8%,达到直接入库标准。”近日,山西省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试验站站长刘文萍统计了山西全省芝麻种植面积后表示,收割环节已经是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芝麻收获期极高的人力投入是种植户观望的最主要原因,同期的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早在多年前就已实现机械化收割。在农村劳动力愈发匮乏的当下,省时省力的机械化种植、管理、收割是种植户选择农作物的最重要的考量。
与芝麻有关的两个带有美好寓意的俗语,“芝麻开花节节高”和“芝麻开门”,在生产上却是限制芝麻机械化生产的两个难以逾越的难题。“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的是芝麻属于无限花序,植株边生长边开花,从下往上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也造成植株高大易倒伏、上下蒴果成熟时期不一致。在收割季,常常是下部的蒴果成熟、落粒了。上部蒴果没有完全成熟,这样导致整体秕籽率高,损失率高。人们不得不采用人工收割方式,进行割倒、打捆、晾晒,提前收获,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芝麻开门”是指芝麻蒴果在成熟后都是开裂的,籽粒就会从蒴果中自然掉落下来。“一熟就炸,一碰就落”的特性,稍有风吹雨打,芝麻籽粒就会掉到地里,影响收获和产量。
从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引进了适宜机械化收割的新品种豫芝ND837,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4年的芝麻主导品种,是科学家通过化学诱变技术创制出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蒴果成熟后开裂程度低,不落粒,上部蒴果完全成熟再收获,籽粒饱满度高,秕籽率小,产量高,可以通过机械化联合收割,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幅度节约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
刘文萍表示,山西农业大学已经连续三年在丰收季节组织种植大户观摩宜机收芝麻的机械化收割,大大提振了种植户选择油料作物的信心,山西省推广的宜机收芝麻新品种豫芝ND837在总种植面积中占比达四分之一。
目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刘文萍团队已经选育出适宜山西春播区和复播区都能种植的机收新品种,将在山西省全区域示范推广,2025年,新品种有望快速落地,芝麻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左二)、刘文萍检查收获的芝麻籽粒。
?
农技人员和种植户查看机收芝麻效果。
?
芝麻种植户检查联合收割机的籽粒残留。(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