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北京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国科科仪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冷冻双束电镜光电关联成像系统举行了首发仪式。
“中国科学院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产出了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代表性的原创成果,值得投资机构的关注。”日前,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北京科创基金)总经理吴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科创基金与相关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了9支子基金支持原创成果转化,规模达97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领域。”
2018年成立之初,北京科创基金就与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通过商业化运作,支持高端硬技术创新和前端原始创新,促进适合首都定位的科研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冷板凳”变成“热风口”
“10多年前,硬科技投资几乎无人问津。”在国科嘉和董事长、管理合伙人王戈看来,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硬科技投资从当初的“冷板凳”成为了今天的“热风口”。
据悉,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控股)旗下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科创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国科嘉和对自身的定位是技术资本。
“有别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技术资本的核心是让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更强调对于所投高科技企业的技术赋能,特别是围绕技术外溢以及技术资源的赋能。”王戈介绍,国科嘉和成立的初衷就是积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科技水平的高低并不天然地决定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功或失败,优秀的科学家也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商人。”王戈认为,早期的硬科技项目成长壮大,需要的不仅是单一的财务投资能力,还有在成长初期的团队搭建、市场资源、技术落地能力等。
2020年9月,国科嘉和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成长三期基金的募集,该基金的出资人包括国科控股、北京科创基金等,专注于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网络安全、医药健康等领域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技术壁垒的初创期及成长期项目。截至目前,国科嘉和在硬科技相关领域累计投资160余家创新企业。
如今,国科嘉和通过技术赋能,在为技术产品化注入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的同时,还收获了投资的价值回报。
“我们通过常态化对接大院大所,建立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库,并与当地政府、产业上下游等保持着紧密联系。”王戈说,随着新一轮技术变革的蓬勃兴起,技术赋能产业变革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未来具有高技术壁垒的硬科技企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机会。
耐心资本的投资规律
“耐心资本的投资规律实质上是由科技创新的规律决定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如今到了硬科技创业时代,技术创业周期更长、更复杂,必然要通过耐心资本才能够陪伴技术一起成长。”
近年来,中科创星陪伴多家硬科技初创企业一路成长壮大。
米磊介绍:“我们从2013年开始投资硬科技,帮助科学家创业至今,投了490多家硬科技企业,有200多家是科学家创业项目,并一直都在坚守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的理念。”
谈及为什么要投资硬科技,米磊称自己是做科研、做成果转化出身的,在此过程中发现科研院所有大量的技术成果因为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只能在实验室里搁置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直到技术过时了,非常可惜。这也是自己做投资的初衷。
米磊认为,硬科技的“硬”,不仅体现在科技含量高、技术“硬”上,还体现在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产业化难等产业特点上,对投资人来说也是难啃的“硬”骨头。投资硬科技,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
据悉,中科创星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致力于打造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目前已与北京科创基金合作3期基金,基金规模57.73亿元。
帮助IP实现IPO
吴夏告诉《中国科学报》,北京科创基金是北京市为聚焦科技创新而设立的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母基金,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原始创新而非服务模式创新的企业。
“北京科创基金将跨越3个阶段——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与高精尖产业,这3个阶段对应的是种子天使基金、风险投资(VC)成长基金与私募股权(PE)并购基金,我们对于3个阶段子基金的要求是不同的。”吴夏说。
吴夏解释道,原始创新阶段要求子基金团队有很好的资源协调能力和投后支持能力,能够帮助科研团队和科学家团队加速发展。成果转化阶段重点是对VC子基金团队的筛选,一方面是筛选与母基金投资策略相符合的科技创新投资人,另一方面是希望其在各自细分产业里有自己独到和深入的挖掘。高精尖产业阶段是对产业化及资本化运作都十分熟悉的运作团队。
这些年来,北京科创基金先后与国科嘉和、中科创星、联想创投、君联资本、安龙基金等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基金,这些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赋能,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帮助IP(知识产权)实现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