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11/10 16:48:41
选择字号:
木偶剧、非遗文化、科普展……自然博物馆之夜上新

 

11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艺动自然——趣玩|自然博物馆之夜”主题活动。

当晚,为增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多家单位、学校和机构,为观众准备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和体验项目。

来自闵行区平南小学和虹口区复兴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精心制作的自然科创作品。

现场观众们可以与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互动,体验以“自然”为主题的面塑和套色剪纸活动,尝试由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特别为活动现场准备的崇明东滩珍稀水鸟拼图游戏。

此外,菲碧欧拉剧团(意大利)和上海木偶剧团分别献上了不同风格的演出,用木偶剧的形式让观众享受艺术、感受科学。

活动开幕式现场。

在活动主会场B2中庭,“纹艺自然”艺术自然主题科普展和“遇见动物”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共同开幕。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出席开幕仪式。

记者从上海自然博物馆获悉,“纹艺自然”自然主题科普展源自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是馆际交流的优秀成果,也是对中俄建交75周年的一份献礼。

“纹艺自然”自然主题科普展以“自然之美,时尚之源”为主题,深入挖掘自然界中条纹元素的独特魅力与美学内涵,通过对中俄两国民族特色服饰的展示,阐释条纹元素对于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和渗透。

“纹艺自然”艺术自然主题科普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华南虎标本也在此次的科普展上亮相,以期通过对虎纹的展示和解析,揭示自然界条纹多变的形态与斑斓的色彩,体现动物界生存的智慧与策略。

“遇见动物”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则汇集了品牌教育——“我的自然百宝箱”2024年度多项公众科学项目成果,包括“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监测”以及“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系列科普成果。

展览分为“我的自然百宝箱”“城市公众科学实践”“听见万物·自然行动”三个版块,通过标本、模型、多媒体装置等多种形式,从物种多样性、生态监测、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展现都市中“物种-生境-人”的交融与互动。

观众在参观“遇见动物”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