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西方历史的书写统一开始就存在一种世界观。以《全球通史》为代表的全球史的书写世界的方法和理念,延续了始自古希腊的史学传统,也更符合当今世界的现实。”11月5日,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与21世纪的对话暨《全球通史(新译本)》新书发布会”现场说到。
今年,史学经典《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全新译本,由知名历史学者王皖强、刘北成重译全文。
《全球通史》中文版出版已近20年,自2005年第7版修订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后一直持续领跑同类读物市场。《全球通史(新译本)》赋予了《全球通史》崭新的面貌,这部启蒙全球数代人的世界史入门读物如今焕然一新,也将给新时代的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皖强回顾翻译历程时表示,《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奠基之作,让他深具译出更母语化、对读者更友好译本的使命感。《全球通史》重大优点之一是史论结合,既在关键的问题上讲具体、生动的故事,又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思路,有助于读者增强批判性智慧,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时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分别以“史学奠基:《全球通史》的关键学术地位”和“历史镜鉴:《全球通史》与现实生活的交汇”为题展开圆桌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特设讲席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刘文明指出,《全球通史》颠覆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全球史观在当今的历史书写,乃至在历史学的各个领域中均影响巨大。《全球通史》问世以来充满生命力,能给读者一个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人们对世界重大事件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傅正认为,阅读《全球通史》可以帮助读者建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进入人文学科领域的学习。在当下通过阅读《全球通史》树立全球史观对个体而言十分重要,读者可以在世界历史中寻找时代问题的答案。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认为,这部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著作有助于帮助读者建立个人的反思历史、看世界的框架,通过比较打开视野而去除偏见,其要言不烦的叙事特点也令人称道。
中学教师代表、北京市特级教师曲现龙强调《全球通史》对于中学群体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全球通史》的通俗性、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和记忆历史的门槛,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全球通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文明之间的联系,它是重要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对学生推荐的必读读书,有益于学生拓宽视野,发展核心素养。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汲传波表示,《全球通史(新译本)》的出版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呼唤,也符合这部经典史学著作一直以来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理念。我们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阅读《全球通史》比以往更具有独特的意义。
会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培文和京东图书联合主办,新书发布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杨虎主持。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新译本)上下册》封面。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
新书揭幕。北京大学出版社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