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受邀出席大会,并在平行论坛——院校在地国际化实践探索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会上,由章熙春著述的“在地国际化”理论专著《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之路——基于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实践》举行新书发布仪式。
新书发布现场。华轩供图
?
记者获悉,章熙春在会上还以“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理论溯源与中国创新——以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为例”作主旨报告。他围绕“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全球实践、中国模式与华工经验”分享了三点思考和体会,包括:从历史变迁看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创新逻辑与现实需求;从华工实践看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中国探索与中国经验;从未来视野看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持续探索和百花齐放。
章熙春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边和多边关系中蕴含风险因素,给教育国际化带来不确定性。我国亟须通过“在地国际化”模式创新,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牵引力作用。
“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华工模式’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华工百年文脉的历史传承。”章熙春表示,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坚持“中方为主、全球协同”的“在地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实践,确保培养的人才始终有浓浓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
记者获悉,《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之路——基于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实践》聚焦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创新发展模式,总结梳理了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是国内首部关于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研究的专著。
该书首次从“以我为主、中西合璧、前沿引领、走向世界”的原则指引,以及“办学自主权、内容主导权、自主评判权、成果使用权”的行动纲领等角度,系统探寻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与路径。
该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对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历史渊源、组织机理、实践模式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创新需求进行了整体梳理;中篇对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基本层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基本原则、行动架构进行了现实探讨;下篇系统回顾了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的典型实践,提炼了“华工模式”的革新之道与示范意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