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10/15 11:55:38
选择字号:
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有何影响?专家学者这样说

 

2024年10月13日,“AI视域下的传媒新质生产力研讨活动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年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师生齐聚山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的深远影响。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表示,该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是中国记协教研基地、中国新闻奖直推直报单位,与多家媒体机构合作共建全媒体传播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动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庆工商大学将继续站在“新文科”建设的前沿,以科技赋能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新闻传播与新质生产力”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发表了题为《AI赋能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报告,探讨了AI技术对新闻传播生产方式的改变及新质生产力对新闻业的影响。

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春雷作了题为《AIGC时代舆论事件中的媒介化治理》的报告。他指出,随着AI生成内容(AIGC)的普及,传媒业应更加注重舆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提升管理效率。

上海大学人工智能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瑞娟在《传媒新质生产力初探》中发现“AI+”技术趋势恰好承担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引擎,“数据要素X”(读音“乘”)的倍增效应为涵化生产关系的适应性指明通道,承担新质生产力的控制引擎,共同推进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并通过论述数据新闻特征浅析了其在承接传媒新质生产力中的潜能。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小安详述了《AI复活技术的应用及伦理风险》,探讨了其在新闻业中的前景与伦理挑战。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殷俊分享了《爆款传播与传媒新质生产力》,强调AI技术为爆款内容的生产带来新可能性。

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分享了《AI重构新闻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教育的传统模式,并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新闻从业者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上海大学新闻宣传研究中心主任齐爱军的报告《人工智能赋能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网络舆论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提出了构建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相结合的新路径。

武汉大学教授刘金波在《数据新闻:公共危机事件下的真相洞察与情绪缓释》的演讲中,探讨了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数据新闻如何通过深度分析为公众提供更为精准的真相洞察,同时缓释社会情绪波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杨驰原以《人工智能在传媒业的应用及未来发展》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传媒业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闭幕式上,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发表了题为《用时间征服空间的传播趋势》的演讲。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数据新闻专委会的副秘书长缪宁对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融媒体创新创意大赛的介绍和获奖作品展示。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研讨活动,对AI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中外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生命”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