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10/3 22:52:42
选择字号:
联合团队揭示高危前列腺癌代谢干预机制及诊断标志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谭敏佳课题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骏宇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秦骏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薛蔚、董柏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婧课题组,揭示了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未完全阐明的前列腺癌(PCa)分子机制和疾病亚型,加深了人们对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生物学理解。9月6日,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癌症》。

PCa呈现出东西方人群基因组层面的差异性,反映在癌症基因组和疾病进展的不同变化中。

为增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预后,诊断和治疗的理解,研究团队针对125例癌和癌旁配对的临床原位高危前列腺癌样本进行了蛋白基因组学的全景解析。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分子分型,研究人员发现,预后最差的S-III亚型中代谢信号和癌症通路更加显著地被激活。机制解析结果显示,支链氨基酸代谢途径关键酶BCAT2的高表达,提高了癌组织对于支链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了PCa的增殖。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FOXA1-S331磷酸化修饰能促进下游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的活化过程,抑制FOXA1-S331磷酸化修饰水平则能够减缓PCa的进展。蛋白质组学和临床数据的整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尔基膜蛋白1(GOLM1)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PSA(PCa特异性抗原)“灰区”的前列腺癌患者。值得一提的是,在PSA灰区,血清GOLM1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整合的蛋白质组学分子图谱全景。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018-024-00820-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