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3 22:52:01
选择字号:
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百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9月25日,中国载人空间站2024年空间科学与应用学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大会安排6个学科方向,20余场学术分论坛,来自全国16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机构的6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研讨。中国科学院院长丁赤飚通过视频方式向大会开幕致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博虎现场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强主持。

丁赤飚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载人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为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发挥大国工程、国之重器优势,凝聚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制定科学计划,尽早产出有影响科学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周建平在致辞中强调,“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秉持的发展理念。进入应用与发展时代,科学和应用工作成为工程的主题,应围绕管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空间站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打造中国特色空间站科学发展格局,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吕从民作了《载人空间站科学与应用进展》主题报告。吕从民介绍,自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上行载荷及实验样品近1.8吨,随载人飞船返回6批次近百件样品,重量近100公斤,样品主要包括金属及合金材料、功能晶体、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样品,以及细胞、蛋白质、植株等生命实验样品。

会议介绍,当前空间站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在空间生命领域,揭示微重力影响成骨细胞形成变化的作用机制,发现与骨流失相关的10余个潜在重要靶点,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国内首次在轨构建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在轨稳定运行40余天,实现我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首次在空间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并完成空间再生稻培养,发现一套新的微重力响应开花途径分子调控;开展了线虫、微生物、水稻种子、生物大分子等16种样品舱外暴露实验。在空间材料领域,在金属及合金凝固机理、功能晶体、舱外材料暴露等方面获得系列进展和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科学发现,研制了多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功能晶体材料,性能普遍优于地面。在微重力流体领域,获得贮箱流体全管理和半管理结构中表面张力驱动流动的完整特征,为我国航天器板式贮箱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在微重力基础物理领域,在轨利用全光阱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制备。

大会邀请8位院士专家作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顾逸东作《空间站应用方向思考》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魏炳波、郭烈锦分别作题为《生物医学研究新范式时代的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技术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空天动力与能源系统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与新型能源系统研究》的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彭承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师李莹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邹永廖分别作特邀报告。

大会宣布了新一届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专业领域科学工作委员会名单。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首次各学科方向集中交流的学术大会,后续计划每年举办一次。

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