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1 15:41:38
选择字号:
神秘的中华沟鳞鱼原来长这样!

 

1940年,中华沟鳞鱼成为了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古生代脊椎动物,也是我国华南地区中泥盆系的代表性物种。然而,由于正型标本材料非常有限,中华沟鳞鱼的面貌长期以来一直蒙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湖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中华沟鳞鱼再研究》。

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研究团队补充了中华沟鳞鱼包括头部、前背侧片、后中背片、混合侧片与附肢在内的化石材料,大大提高了学界对中华沟鳞鱼这一标志性物种的认知。

以沟鳞鱼类眼眶前的标志性结构——眶前凹为例,它是沟鳞鱼类中拥有重要分类学意义的一个特征。过去的研究,一般将眶前凹分为简单型、五角星型、三尖型、三叶型四种。其中,简单型广泛分布于全球,五角星型仅见于中国与南极的部分种类,三尖型分布为格陵兰、欧洲与澳大利亚,三叶型仅见于南极洲种类。中华沟鳞鱼发育有独特的扇形眶前凹,是一种全新的眶前凹类型,可能是介于简单型与五角星型的过渡类型。此外,中华沟鳞鱼还拥有拥有较大的眶窗、纤细的附肢近端以及较大的听上加厚区等特征。

  ?

中华沟鳞鱼生态复原图。罗彦超、马萌绘

同时,依托“深骨”大数据平台,科研人员还对近两百年来沟鳞鱼类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统计了上千篇文献与四千余件标本,并将相关近似种进行了归类与分类,将异物同名与同物异名进行了合并,共清理出75个有效种,21个未定种。通过对有效属种的鉴定和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建立了一个拥有75个种与69个特征的沟麟鱼类特征矩阵,从而对沟鳞鱼类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全面的沟鳞鱼类矩阵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在我国发现的沟鳞鱼类都因“胸鳍感觉管从第一腹中片延伸至第二腹中片”这一共同衍征而位于同一支系上。

此外,这项研究基于大量标本记录,还对沟鳞鱼类在泥盆纪时期的古地理分布进行了统计,古生物地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沟鳞鱼类最早于艾菲尔期出现在华南与东冈瓦纳,并迅速地辐射并扩散至全球,最终于法门期在瑞亚克洋两岸表现出了高度的物种多样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www.vertpala.ac.cn/CN/10.19615/j.cnki.2096-9899.23090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