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波 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8/8 23:17:45
选择字号:
适合县域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新形态

 

“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可以观察,暂不需要治疗。”

“它位置特殊,对胃部产生了压迫,需要手术。”

“手术创伤太大,可进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

……

时隔一年,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以下简称唐都医院)专家团队一行16人,再次来到陕西省富平县张桥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活动尚未开始,慕名而来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龙。

送医下乡的县域探索

富平县是唐都医院驻点帮扶县,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唐都医院驻点帮扶团队打破学科间壁垒,开展MDT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MDT是多学科团队的缩写,即由来自两个以上的临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医疗团队,针对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独立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该概念由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医疗专家组率先提出这一概念。

唐都医院普外科副教授陈安是驻点帮扶专家团队领队,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到富平县。

上一次来,陈安带领团队上门诊、查病房,下基层义诊、授课,进村入户送医药、问病情,忙得像个陀螺。回到西安的一年时间里,陈安的脑子里一直都在想最佳方案。

“对于一个人口大县,我们帮扶团队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疑难疾病和身患多种疾病的患者,往往在多家医院、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就医,既浪费宝贵的时间,也难觅最佳诊疗方案。”陈安说。

帮扶团队以一名肝血管瘤患者诊疗方案讨论为契机,举办了一期院内多学科诊疗研讨会。“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解决了‘专’与‘全’的矛盾,从‘一对一’变为‘多对一’,为患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为患者带来的是1+1大于2的效果。”陈安说。

此后,陈安带领帮扶团队又将多学科诊疗模式进一步拓展优化,利用互联网云端会议,邀请县域内各医院相关科室及基层卫生院医生在线讨论疑难病例,同时还远程邀请唐都医院“外援”教授在线诊断,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形成了院内多学科协作、县域内多学科协作、县域外多学科协作的跨科室、跨院、跨区域的诊疗模式。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既提高了对患者的诊治质量,又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还推动了县域内、院内多学科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乔小路说。

据统计,在驻点帮扶期间,团队专家共开展带教查房287次,门诊接诊人数2425人次,开展手术69例,培训人数达到2000人次。

平衡资源配置的最优解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患者,解决看病“跑断腿”的现实难题。

近年来,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却严重失衡,基层医院面临着“设备不够用,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为改变目前的现状,我国对基层医疗投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基层床位数达171.2万张,但相反的是基层医院的床位空置率却达到了新高。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技术实力较弱,病情复杂的患者无法得到最优诊疗方案;另一方面,许多群众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不想在本地就医的观念根深蒂固,无论大病小病都喜欢蜂拥而至大医院。长此以往,基层医疗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越来越严重,人才流失严重,拖累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针对这种状况,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将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帮扶作为重点,将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作为必要条件,两只脚同时走。

陈安介绍道,目前主流的方法分为“向上走”和“向下走”,“向上走”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前往定点的上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轮训;“向下走”是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定期下基层,在定点帮扶区域开展工作,包括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指导手术等。

实践中,“向上走”变为一部分人员“走过场”,拿张晋升“门票”的机会。“向下走”,上级医院又对基层群众产生“虹吸”效应,复杂病因或者病情危重的患者会被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限制了基层医院和医生的发展。

而且医学学科逐步细分,医护人员的临床知识结构愈来愈窄,他们常常会因为经验和跨专业领域信息欠缺,错过了疑难重症的诊治机会,经验也越来越少。

为了从群众从“跑断腿”到“少跑路”,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优质的医疗资源的“一站式”服务。陈安在驻点帮扶期间总结出了的三种帮扶模式的新形态:院内MDT、县域内MDT及跨区域MDT,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综合救治能力。

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三种形态

截至目前,富平县已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讨论20余场次。陈安把20多场讨论划分出院内MDT、县域内MDT及跨区域MDT三种形态。

其中,院内MDT诊疗是帮扶期间开展次数最多、也最方便。一般流程是县域医院主动提出疑难、危重及具有学术价值的病例,由病人所在科室主管医师介绍,驻点帮扶的医务人员辅导完善,再由医务科牵头,全院相关科室共同参与讨论,制定诊疗方案。该模式打破了疾病的限制,只要是有学习价值的病例都可以讨论,诊治完成后的情况再反馈给各个参与科室用于。

范围稍大点的县域内医院开展次数仅次于前者,执行难度最大。由于牵涉各医院多科室,参与人员分散,各医院之间理念存在差异,大家对同一个疾病认知也差异巨大,所以必须有一个或多个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及会场把控能力的人主持讨论。各医院相关科室指派专业人员在约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共同为患者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由申请医院相关科室执行治疗。唐都医院团队在帮扶期间,发起了一次典型的县域内MDT讨论,联动县域内各家医院专长,诊治了一名重症胰腺炎伴局部胰腺坏死形成假性囊肿的患者,不同医院科室协作完成了“胃镜下空肠营养管留置术”以及“芒硝外敷”“针灸”等理疗,最终患者顺利痊愈出院。

跨区域MDT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由帮扶所在医院提供病例,邀请上级帮扶医院或者三甲医院专家针对疑难、危重、治疗效果差的病例进行共同讨论学习,这种模式下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基层医生。

在陈安带领唐都医院帮扶团队期间,富平县级医院门诊量、床位使用率、疑难危重症占比、3级以上手术数量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一些基层医生的多学科协作意识不强,认知不够深入、患者对MDT的了解不深、需求不高,基层医院没有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陈安表示,我们还要继续强调内容深度和多方协作,把问题留在推广中不断完善。

义诊现场。

团队到富平县张桥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图片均由唐都医院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