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23 20:21:32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淡水大黄鱼能够承受低温环境

 

淡水大黄鱼,也称淡水石首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出肉率高,温度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人工养殖前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2016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至今已实现全人工繁育与养殖,但作为广温性鱼类,淡水大黄鱼对低温的适应及耐受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在全国广泛推广。因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特色水生动物繁养创新团队针对淡水大黄鱼低温适应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在10℃低温胁迫实验中,团队发现淡水大黄鱼可正常摄食,但肝脏抗氧化和免疫受到抑制,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紊乱,诱发炎症和细胞凋亡,研究发现,miR-1/AMPK信号是低温下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键靶点。相关成果论文分别发表在AntioxidantsMetabolites上。

团队在探索肠道对低温的适应机制时发现低温导致肠道微绒毛缩短、线粒体和紧密连接损伤;低温诱导的氧化应激与肠道结构损伤、免疫抑制和细胞凋亡、铁死亡息息相关。相关成果论文发表在Aquaculture上。

  ?

低温应激诱导淡水大黄鱼肠道组织形态变化 图片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团队还进一步探索了脂肪在低温适应的作用机制。鉴定了脂肪组织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及7个组织特异性基因,这些特异性基因以时间或温度依赖的方式被激活,参与低温及饥饿胁迫调控。相关成果论文发表在Cells上。

在6℃低温耐受性研究中,团队研究人员发现,与肝脏、肠道、鳃等相比,肌肉组织具有特异的耐受机制,能维持低温下机体能量供应、运动能力、以及营养物质沉积。

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淡水大黄鱼能够承受较低的低温环境,适宜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养殖推广。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390/antiox11091657

https://doi.org/10.3390/metabo13010102

https://doi.org/10.3390/metabo12080697

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3.739805

https://doi.org/10.3390/cells1209132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