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谌红桃 农春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31 22:48:32
选择字号:
“科技竹”挑起美丽与富裕的“金扁担”

 

黔北群山,绿竹猗猗。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林下经济研究院落户贵州桐梓县。这是该校科技支撑黔北山区竹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

10余年来,南林大专家扎根黔北山区,科技助力当地竹产业发展,让“科技竹”挑起了美丽与富裕共生的“金扁担”,驶上了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快车道”。

  ?

专家团调研竹林。南京林大供图


“作为一所国家‘双一流’林业高校,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义不容辞,我们要充分发挥林科特色和竹业研究优势,写好云贵川西南竹产区乡村振兴大文章,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做出南林贡献。”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勇强说。

为竹资源大县绘制蓝图

2002年1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从那时起,南林大就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科技支撑单位。

2005年,南林大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点布局在贵州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赤水市,南林大专家相继踏上了科技创新赋能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开出一张张符合当地方竹产业发展实际的精准“药方”。在他们的指导下,《赤水市竹产业发展规划》《赤水市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桐梓县100万亩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竹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等纷纷出炉,引领赤水、桐梓由竹资源大县迈向竹经济强县。

蓝图再好,也要落地。

2017年,正安、桐梓两县又分别与南林大签订了方竹开发利用研发项目协议,规定实行“公司+贫困户+科技”模式,在方竹新品种、竹林培育、竹产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等方面,校地携手共同推进,分别建立50万亩、100万亩方竹新品种及良种繁育基地,打造现代育竹科技示范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优美,竹产业链“优质、高产、高效”美好愿景。

十多年来,南林大专家在绿波浩浩的黔北山区 下“竹”功夫,做“竹”文章,让当地百姓在绿山包里“鼓腰包”。 2017年,赤水成为国家首批、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2018年桐梓县、2020年正安县相继摘下了“贫困帽”。

建示范林手把手技术培训

 “多亏了南林大的教授了,他们针对我家的情况,教我怎么育苗、怎么留笋、怎么砍竹子。” 方竹种植大户金孝方说,以前竹子“望天收”,现在他有底气,一口气承包400亩林地,年收入30多万元,他家4年前还住着砖瓦平房,现在县城买了两套房了。

据了解,每年不出正月,国家科技特派团竹木组组长、南林大竹类所丁雨龙教授带领团队组成“农技拜年专家团”就会在赤水、桐梓、正安等方竹资源丰富的县忙活开来,给当地种竹大户和竹农们手把手地做造林技术培训。一年里,他们要往返当地10多次,比走亲戚跑得还勤。

仅在桐梓县,像金孝方这样得到专家手把手指导的种植大户有180余家。

原本没指望种竹子能赚大钱的山区百姓,为什么会相信这些南京来的教授?原来,专家团在各个乡里都建起了示范林。农户们亲眼看到专家种的竹子不仅产笋期缩短了,亩产还能从40-50斤提高到500-600斤。“原来种竹子这么来钱”,山里的农户喜笑颜开,自此纷纷种下了“致富林”。

南林大教授王福升还组织团队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竹事生产表”,竹农只需依计而行就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帮在点上,扶在根上”。

不仅如此,专家团还分类培训人员。近5年来,仅在桐梓县,专家团共对当地基层领导、技术人员、竹农开展培训192期,培训人员万余名。金孝方说,以前乡民们骑着摩托车去听课,现在大家都开着小汽车来参加培训。

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专家团深知,不仅要培养种植大户,还要培育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好了,也就等于抓住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牛鼻子”。在这种思路下,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桐梓县桐之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一批当地龙头企业在专家团重点打造下发展壮大。

企业流转土地,建立起百万亩自主经营、农民共建的竹林基地,形成“土地变身‘绿色工厂’,农民争当产业工人”的格局,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收。目前,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直接让14866户竹农就业、增收。

守住“发展”“生态”两条底线

竹笋产量上去了,农户只会把它做成笋干,不好卖,农户的口袋还是鼓不起来。

必须增加竹笋的附加值,打造竹笋产业链。但要想形成产业链,光靠农户行不通。南林大专家团给当地政府支招: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竹林,龙头企业投资造林并统购统销全县方竹笋,企业赚钱了,再投资建基础建设。

此举一下子解决了竹笋的产和销问题,规模化经营也能使竹笋产业链成为现实。方案很快在当地得到全面推广。

专家团首先帮助企业解决了竹笋保鲜技术。这样,香脆鲜美的新鲜笋就能进入市场了。当地企业开发的速冻鲜笋和水煮笋实现了“零添加”,无硫笋干、水煮笋、即食笋也彻底告别了“硫磺笋”,并获得有机产品质量认证。

产业的终端是市场认可。怎么打通产业最后一公里?专家团队做了两件大事:积极协助政府组织当地林业部门和企业到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协助政府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丰收节期间,专家团把方竹产业发展论坛、中国竹业学术大会搬到当地召开,邀请全国竹子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竹加工、竹旅游、竹文化的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相聚黔北,持续宣传当地竹产品,做大做靓当地竹产业名片,推动当地竹笋渐次进入全国百姓的餐桌。

换来了金山银山,还要守住绿水青山。南林大专家认为,要算好经济和生态两本账,让黔北不仅富起来,还要美起来。

黔北地处高原,南林大专家团结合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创新构建“上阔下竹复合系统”,治理石漠化地貌,指导当地百姓在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山林上新造竹林。如今,当地土质有了明显改善,土壤养分提高,蓄水能力变强,多年未发生大旱和洪涝灾害,守住了“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黔北山区的民富景美吸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就业创业。外出务工的村民发现,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于是他们呼朋引伴收拾行囊纷纷踏上返乡路,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先锋队’,南林大鼓励专家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与绿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科技帮扶模式,将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上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南林大党委书记赵茂程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