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科 夏凡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5/25 20:18:48
选择字号:
科学家自称“乡下人”,陈能宽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沈从文一直自称“乡下人”,他的湘西小说始终注目于乡土世界在转型过程中,不同文化碰撞下人的生存方式和命运轨迹,“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也有这样一位自称“乡下人”的科学家,他就是陈能宽。“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的乡巴佬的性情。保守,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这认真处有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然而,就是这位“乡下人”,多年奋战在科研试验第一线,在交叉学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长期从事爆轰物理、炸药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国家大型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业绩。1999年,陈能宽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3年是陈能宽诞辰100周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陈能宽办了名为“陈能宽学术成长展”的展览,陈能宽的手稿首次向社会公开。日前,展览正式上线。微微发黄的信笺、力透纸背的书写,带我们了解了这位科学家鲜为人知的故事。

书写“大文章”

1923年,陈能宽出生在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一个普通的士绅家庭。幼时的他即抱负远大,勤奋好学,彼时城乡来往没有交通工具,陈能宽每个学期进城上学要步行三天,每日走近百里,背着书包和行李,怀里揣着干粮,负重数十斤去上中学。1939年,陈能宽在重庆读书,目睹山河破碎的他,每天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边走边躲,跑警报到山洞里还借助烛光读书。

1947年春天,陈能宽与妻子裴明丽一同考取了耶鲁大学。他仅用3年时间,便先后拿到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52年,陈能宽与合作者发表了论文《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这项研究被誉为是金属物理学研究中的创举,得到了国际冶金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可是,在旁人眼里前途一片大好的陈能宽,全副身心都在他挚爱的祖国!

1955年,陈能宽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携家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陈能宽始终将自己的研究同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甚至不惜放弃原有领域的成就。对陈能宽来说,国防科技事业一旦选定了,就无怨无悔!

1960年,由于国家的需要,原本从事金属物理研究的陈能宽调到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从事爆轰物理实验研究,当时,我国在爆轰物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沉积近于空白,陈能宽就这样带着一群年轻人白手起家,“边干边学,干成学会”。

陈能宽常说:“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好一篇大文章。”面对全新的工作,他阅读大量书籍,他的案头常放着相关书籍以备随时阅读;为了研制原子弹起爆元件,他与刚分配到研究室的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刘文翰,用一台手摇计算机,边摇、边记、边修正,推导出公式,再利用实验数据反算,设计出元件后再拿到工地实验、修正;他深入实验现场,焚膏继晷地与科技人员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实验场夜间停电是常有的事,停电后大家立刻秉着烛光,继续“头脑风暴”。

1962年11月,原子弹起爆元件正式定型。陈能宽带领设计的原子弹起爆元件被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凝望着蘑菇云,陈能宽如孩童般雀跃,热泪盈眶。他赋诗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嵬,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争辉。”

1987年2月,“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这一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宏大计划正式启动实施。同年,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立,陈能宽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他再次面临转行——从爆轰物理领域转向强激光领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时的陈能宽,已是年届64岁,以花甲之年履新的他,挥笔写道:“不甘迟暮,壮心不已;迎接挑战,奋飞莫停。”

在陈能宽的领导下,“七五”期间,激光技术主题的概念与预研工作起步稳健,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果,为“八五”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冰心在玉壶

身为科学家的陈能宽学识广博,能诗善赋,是个资深文艺爱好者。与生活中少言、沉稳的一面不同,陈能宽的诗词文气浩荡,豪情万丈,又文辞壮美,激越千里。老一辈的科学家如王淦昌等多雅好诗词,以此抒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意志和胸襟,也是艰苦环境下提气共勉的精神鼓舞,正可谓是“神剑化成玉帛酒”,他们的吟咏也成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发展的记录。

陈能宽为人一丝不苟,作风以“严”字著称,有的年轻人甚至有点怕他。但那是学风和工作上的严谨,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人,陈能宽始终平等待人,各尊所闻。1988年,一名叫胡希进的青年科研人员准备去英国做访问学者,但他对去英国的哪所学校学习什么没有主意,便鼓起勇气向当时863计划某领域首任首席科学家陈能宽去信请教。令胡希进长久感念的是,陈能宽不仅回复了他这位无名晚辈,而且在信中给予热诚的鼓励,希望他“虚心勤奋地吸收他们已有的认识和设想,大胆勇敢地钻研并提出他们没有认识和设想到的问题”,在为人处世的细节上,陈能宽也耐心提点。

在学术上,陈能宽一贯提倡自由和争鸣。1982年,九院科研人员从多个方面开展了多种新的起爆部件的研究,其中有3个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分别提出了5种起爆方式的探索方案,这5种方案被称为“五朵金花”。为了早日应用于武器研制,院里打算选择其中一朵“金花”进行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实验研究。这个任务交给谁来承担?按照那个时代的传统做法,一般是以行政指定的方式来决定,但当时已经担任中物院科技委主任的陈能宽,决定借鉴市场经济中的公开竞争模式,举办一次“金花”方案公开竞标会。时任九院院长邓稼先,正是这场竞标会的评审专家组组长。陈能宽主持了这次座无虚席的方案竞标会,两个来自不同科研所的研究团队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分别作了方案报告,评审组在充分听取报告后,最终决定了由哪个研究所来承担这项任务。这段金花争艳的历史,在院里开了先河,对很多青年技术骨干的科研生涯有着关键性的定位和导向作用,他们在回忆中称,自己是陈能宽主持的“大文章”的受益者。

1997年,在第四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上,陈能宽勉励与会的青年学者说:“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寻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今日面临着复杂环境挑战,促进学科间的碰撞交叉与融合,促进整体性认识,激发科学新思想,已是中国科学家需要再三思考的问题。”陈能宽热爱青年,关心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希望他们不仅“斩棘披荆,集风雨春秋硕果”,更要“乘风破浪,攀未来世纪高峰”,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这首陈能宽为纪念198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写的《七绝·述怀》,陈能宽以一生作出了示范和回答。

(原标题:不辞沉默铸坚甲 甘献年华逐紫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