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心理所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3/3/1 14:43:11
选择字号:
非同步音乐活动可促进幼儿观点采择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对自身与他人认知、情绪、意图等心理状态的感知与理解。这种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不仅是儿童理解和产生社会行为的前提,也是人类建立社交关系和形成社会文化的基础。根据认知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儿童通过参与协作活动,培养出理解他人视角和意图的能力,从而为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行为奠定了认知基础。

一种已知的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协作活动是音乐活动。共同演唱、拍手、演奏、舞蹈等活动可以提升亲密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帮助、合作、配合等亲社会行为。然而,强调彼此相似性的协调形式(如齐唱、齐奏等)亦或差异性的协调(如轮唱、分声部演唱等)更利于促进观点采择能力尚不清楚。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莉琪研究组通过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同步、部分同步、非同步三种音乐合奏形式如何影响4-6岁儿童在实时交流中的自发性观点采择。

儿童首先在电脑上和一个虚拟同伴一起玩三种合奏形式的音乐游戏,儿童负责演奏小鼓,同伴负责演奏镲片。同步协调条件下,两名儿童按照一样的节奏同时演奏;错位同步(一种特殊的部分同步)条件下,两名儿童节奏相同,但演奏时间相差半拍,即轮流演奏(小鼓一下,镲片一下);非同步条件下,一名儿童的演奏速度比另一名儿童快30%。

自发性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采用由儿童与同伴完成的“货架取物”任务(图1)。儿童站在一个九宫格货架的前面,同伴站在货架背面,其中带隔板的格子里的物体只有儿童可以看到(即“独有视角”),其余格子里的物体则儿童和同伴都可以看到(即“共同视角”)。在每个试次中,同伴对儿童发出一条语音指令,如:“请把大的那块方形积木给我”(图2)。在共同视角情境中,儿童和同伴的共同视角中有两对大小不同的物体(方形积木和三角积木);在独有视角情境中,则只有一对大小不同的物体在共同视角中(方形积木)。如果儿童对视角差异敏感,那么在独有视角情境中,则可以在听到“大”时即锁定大的方形积木,而在共同视角情境中,由于同时有两对大小不同的物体存在,儿童则只有在听到“方”时才能锁定目标。

图1.货架取物任务的界面示意图

  ?

图2.货架取物任务的语音指令示意图

结果显示,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下会比在共同视角情境下更早锁定目标,而同步组儿童在两种情境下的表现则没有显著区别(图3)。这说明错位同步和非同步这两种具有区分性的协调形式比强调整齐划一的同步协调更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实时观点采择。这可能是因为错位同步和非同步均需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区分,并抑制自己模仿他人的冲动,而这种区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以及抑制控制力对于实时交流中的观点采择非常重要。此外,研究还发现仅有5-6岁儿童在两种视角情境下表现不同,而4-5岁儿童对视角差异则并不敏感,这说明儿童的实时观点采择能力随年龄有所上升。

  ?

图3.不同协调组儿童的目标比例和目标组比例柱状图

两图均显示,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和共同视角情境中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同步组的儿童则未表现出差异。这说明错位同步组和非同步组的儿童在独有视角情境下能有效利用视角信息提前锁定目标,而同步组的儿童则未利用视角信息。

根据研究的结果,非同步的音乐活动较同步的音乐活动,反而更能促进幼儿的观点采择。这一结果挑战了过往研究中常见的关于同步和模仿行为亲社会作用的认知,说明差异性协调反而比一致性协调更能促进观点采择这一核心社会认知能力。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机制的理解,对于幼儿活动的设计也具有启发意义。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可能不仅需要关注目标是否达成,还要关注幼儿是否有一定的分工,从而加强幼儿对他人的任务和共同目标的理解,促进社会认知发展。

该研究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的资助。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Developmental 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为心理所助理研究员万萦佳,通讯作者为朱莉琪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魏一璞。

论文信息:

Wan, Y., Wei, Y., Xu, B., Zhu, L., & Tanenhaus, M. K. (2022). Musical coordination affects childrens perspective‐taking, but musical synchrony does not. Developmental Science, e13367. https://doi.org/10.1111/desc.13367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