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9 13:08:08
选择字号:
《广州科技传播发展报告(2023)》发布

 

12月6日至7日,2023年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三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记者获悉,由广州市科协编著的《广州科技传播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分论坛——新时代科普生态专题论坛上首发。这是目前国内首部以地方性科技传播为主题的发展报告,也是广州市关于科技传播发展的第一个重要学术成果。

该报告分为总报告、理念篇、实践篇、趋势篇、案例篇五部分,系统性地总结梳理科技传播的政策方向及理论依据,通过广州地区科技传播品牌案例、传播体系及传播效果,聚焦广州地区科技传播体系的构建,以及特色化复合型科技传播体系对于广州地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推动作用,对科学精神引领下的崇尚创新的自信的社会氛围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

发布现场。主办方 供图

广州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报告通过分析广州地区科技传播体系模式、品牌案例及传播效果,聚焦广州特色复合型科技传播体系对科技资源科普化、科学素质提升的推动作用,对科学精神引领下构建崇尚创新社会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报告指出,广州市近年来逐渐建立起一套系统化、产业化、湾区国际化的科学传播体系。该体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搭建起“线上+线下”“场景+情境”的即时、泛在的复合型传播体系;二是逐步形成能持续提供有效供给的精准、全域的科普产业生态链条;三是科普产业共同体的外延不断拓展,因地制宜,结合大湾区与南粤文化、科技、经济特点的科技传播模式,形成并助推具有大湾区特色的打通国际国内交流的大循环。

报告指出,广州依托复合型科技传播场所集群、科技创新等投入优势,加强社会跨领域协同,建设即时、泛在、协同、互补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持续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形成了具有系统化、循环性、高效性,覆盖全域、各环节精准供给等特点的科普产业生态链条,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