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6 20:10:37
选择字号:
我国农业科研“量质双升”,产业竞争力待加强

 

“中国机构的科技论文竞争力优势显著,但专利竞争力优势不足。”12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在南京举行的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发布《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

  ?

论坛现场。中国农科院供图

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基于论文和专利数据,对22个农业代表国家及其机构的整体农业科技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论坛上,多个报告发布,聚焦我国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农业基础研究开启“量质双升”发展新阶段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质量取得长足进步,高被引论文量增长的驱动作用显著。中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日益深化,CNS论文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基因编辑、育种研究方面贡献突出、主导型国际化合作力不断增强。”孙坦说,中国农业科技论文“量大质低”现象得到改善,已开启“量质双升”的发展新阶段。

孙坦介绍,根据报告,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发文量排名全球第一,代表论文质量的高被引论文量排名全球第一、Q1期刊发文量排名全球第一、CNS期刊发文量排名全球第三、主导型国际合作论文量排名全球第四。

中国及中国机构的农业科技论文学科表现愈加出色,中国科技论文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学科较上一个统计时段(2017-2021年)增加2个(植物保护、水产渔业),达到8个;中国在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学科实现了全球TOP10入选机构零的突破。

报告显示,2018年起,中国农业总体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和发文量反超美国,2019年开始,高被引论文量反超美国,至今均持续排名全球第一。中国TOP10上榜机构数量占比持续保持50%,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包揽全球竞争力前两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排名有提升。

此外,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在论坛上发布的《2023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报告,中国在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总体表现持续领先,且优势逐渐拉大,前瞻性研究活跃度持续增长。周清波指出,中国在学科层面开始领跑全球,在作物园艺、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畜牧兽医和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5个学科中优势显著,学科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改善。

周清波介绍,从最新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焦点,而生物技术赋能农业研究前沿发展新路径。创新攻关育种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当前中国国家农业重大战略需求与全球农业热点前沿之间主题契合度较高,表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前沿主题正在与世界深度融合。

机构学科表现力数据分析发现,表现突出的中国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5个机构。

“中国农业热点前沿研究的成果产出量持续增加,发挥主导力的产出也在增加,影响力持续升温,目前应着力加快将活跃转变为重大突破的步伐,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清波强调。 

农业专利质量亟待提升

孙坦介绍,根据报告,中国农业专利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竞争力指数与美国差距逐渐缩小。近五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在年均11.5万件,各年度申请量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的趋势。

2018—2022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以57.67万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在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疫病防控等5个技术领域专利竞争力排名第一;在动物营养与饲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和农业机器人等13个农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然而,中国在大部分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和专利保护排名均相对靠后。“如何提升专利质量,仍是我国提高农业专利竞争水平需要重视的问题。”孙坦说。

如果从中国机构的专利竞争力来看,优势明显不足。报告显示,中国有9家机构进入农业总体专利竞争力机构TOP100,远落后于美国的61家。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排名进入前十。但与上一统计时段(2017—2021年)的14家机构相比,入选机构数量有所下降。

而且,各技术领域专利竞争力TOP50的中国机构以科研机构与高校为主,入选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报告显示,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企业专利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比,在专利产出和专利质量方面仍存差距,企业专利竞争力及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合作潜力仍然需要激发和进一步挖掘。

孙坦强调,中国继续保持在专利产出和专利影响方面的优势,但海外专利保护能力有待加强。

报告显示,中国农业领域97%的专利申请布局在本国范围,域外专利保护水平亟待提高。中国PCT专利占比仅0.84%,域外专利占比2.57%;在技术重要性和保护范围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

“中国农业领域专利申请机构“小而散”的局面亟待改善。与先进国家相比,在专利产出和质量方面的差距仍较大。应加强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布局,加强培育领军型科技企业,提升创新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孙坦说。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正处于爬坡关键期

当前,我国涉农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活力强的科技骨干企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在论坛上发布《2023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时指出,如何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品质,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内生动力,支撑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这些企业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该报告以中国上市涉农企业为评价对象,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连续四年对我国上市涉农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及变化进行评价。

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连续四年创新指数稳步提高。涉农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逐步成为创新投入主体。尽管涉农企业尚未成为创新决策主体,但协同创新意识显著提高。毛世平说,涉农企业尚未成为科研组织主体,最大短板在于高水平创新平台缺失。

其中,种业行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种业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涉农企业的创新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报告建议,强化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制度设计突出涉农企业主体地位;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出台农业创新联合体指引和支持措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