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凌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6 15:04:27
选择字号:
最新报告显示:AIGC引发算力产业“三变”

 

11月29日,《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达到59.3EFLOPS,即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8.8%;智能算力预计达到414.1EFLOPS,同比增长59.3%,6.7倍于通用算力增速。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64亿元,同比增长82.5%。

《报告》由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在AICC 2023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大会上联合发布。此次系《报告》自2018年以来第六次发布,旨在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加速向行业和城市渗透

在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渗透度排名中,Top5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和制造。此外,交通、服务、教育等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可圈可点。其中,互联网依然是AIGC技术应用和研发的主战场;电信行业排名从2022年的第四跃升至2023年的第二,主要归因于运营商紧跟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加速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的建设。

在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杭州、深圳继续保持前三名。其中,北京在大模型领域表现突出,聚集了大批大模型企业。此外,位居TOP10的城市还有上海、苏州、广州、济南、合肥、重庆和成都。

整体来说,排名靠前的城市因具有更好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可以稳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聚集;智算中心的建设也是拉动地区实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既可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为吸引更多企业共谋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IGC引发算力产业“三变”

2023年,由ChatGPT引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开启了由大模型驱动的AIGC时代。IDC调研显示,67%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探索AIGC在企业内的应用机会或已经开始进行资金投入。

《报告》显示,当前在AIGC的带动下,人工智能计算力技术及应用趋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为“三变:

一是计算范式之变。大模型和AIGC的发展加速了更高计算性能、更快互联性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在云—边-端的覆盖。此外,伴随应用场景多样性,底层基础设施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是产业动量之变。AIGC可重构现有的工作方式,在内容创作、自动驾驶、零售、医疗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算力、算法、应用、服务等诸多产业变量将成为创新的加速器,在算力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新的玩家。

三是算力服务格局之变。由于基础大模型的本地训练成本不菲,企业将更多地使用已有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设施和生成式AI服务器集群,这将为算力服务市场带来新机会。算力服务供应商要能够提供定制化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满足单个用户对训练和推理资源的独占式、大规模、长时间使用的诉求,同时帮助用户实现成本控制。

“以应用为导向、系统为核心”是算力升级新路径  

大模型和AIGC的发展提升了智能算力需求,给计算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算力紧缺等挑战。

对此,《报告》认为,面对单芯片算力瓶颈、算力紧缺等问题,中国市场对于智能算力供给能力的衡量标准将发生变化——评估指标将从硬件性能向应用效果转变,用户在获得算力服务的过程中,会更加以应用为导向进行综合考量,增加对于诸如单位时间可处理Token数量、可靠性、时延、训练时间和资金成本、数据集质量等指标的关注。

针对这一转变,《报告》提出,算力供应商需要“以应用为导向、系统为核心”,构建算力基础设施平台,提高算力利用率,提升诸如卡间互联、多节点间互联等水平,支持灵活稳定扩展和弹性容错,积极打造通用的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平台,以先进的系统性能力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也就是说,与其过分关注单一芯片的性能强弱,不如根据人工智能业务场景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算力系统,实现整体性能最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