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世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13 13:19:54
选择字号:
农业科技创新亟需加强科技金融体系支持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强起来,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近年来,国家针对农业科技强国战略做了一系列部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亟需金融支持,亟需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亟需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分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弥补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研发资金缺口,实现农业领域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0年农业科研院所研发经费支出295.47亿元、农业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支出68.49亿元、涉农企业研发经费850.19亿元,累计超过1200亿元。同时产学研联结机制与农技推广体系持续推进、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建立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已认定51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其中标杆联盟20个。至2017年,全国乡镇以上农技推广机构达7.49万个,截止2020年全国科技系统累计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创新体系也不断完善,在支撑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诸多短板亟需突破,以加快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一,缺乏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投入低。2020年,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8920家,仅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96%。涉农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69%,远低于世界第一梯队国家水平(2.5%),以及国内全行业企业平均水平(1.41%)。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农业基础研究是整个农业科技体系的源动力,但过程复杂、投资大。我国农业基础研究支出比例从2014年的3.20%上升到2020年的4.79%,仍远低于主要创新型国家14%的水平。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扩散能力弱、产业化率不高。至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至62.4%,但依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014—2019年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比例由54.80%下降到40.55%。

第四,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合程度不够。银行机构农业科技贷款余额约354亿元,仅占同期涉农贷款的0.11%。2014-2021年间,农业领域融资事件持续下降。

未来我国农业科技金融政策的优化方向,应加强对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支持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对知识产权资产化的重视,加快农业知识产权统一定价系统的确立构建;适当增加税收优惠及补贴类政策的使用频率;以风险补偿、利率补贴等形式分散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借贷和投资风险;激励激发科技创新融资市场和金融投资市场活力。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际上一些科技金融的典型做法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首先是美国。美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需要强有力的融资渠道支撑其发展。美国通过完善的“股权融资”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利用高效率的风险投资机制打破美国科技创新屏障,美国的直接融资体系是以“股权融资”为核心。除了直接融资体系外,“PPP模式”成为初创型科技企业主要的信贷方式。除此之外,美国的政策性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能力也不可小觑。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因时制宜的法律体系、高效便捷的中介系统和系统完备的管理机构,打造“财资贷保”共促共融的政策性农村金融体系,强化美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动力。

第二个是日本,日本在信用补全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放大倍数达60倍,接近半数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信用担保体系受益,逐渐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的合作型金融支持体系。

最后是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银行的业务模式由关系型融资的“管家银行”模式转向“服务型”融资的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大银行—大企业”模式逐渐瓦解。目前,德国采用的以政策性银行为驱动、商业银行为砥柱、担保银行护航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有效保障了德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保持长期稳定。

来看一下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一些实践。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可以具体概括为政策扶持模式、银行信贷模式、证券市场融资模式、风险投资模式等这四种模式。其中政府扶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信贷是最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证券市场融资不仅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难题,同时可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保障性的金融支持,而风险投资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商品化发展抢占市场。

其次,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可以分为策性金融体系与市场化融资体系。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主导的财政支持体系有效助力了农业科技创新。首先,合理引导市场性金融资本,扩大财政资金辐射范围。其次,政府专项基金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赋能重点领域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在市场化融资方面,一是搭建起了以商业银行为枢纽的农业科技贷款体系。通过组建金融支农联盟,聚焦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专项贷贯穿创新链,推动了农业科技型企业“提档升级”。二是完善了以扶持链长企业为重点任务的复合型金融体系,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投资农业“链长”企业,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打造了以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依托股权并购,实现了外延式增长。

那么,我国金融体系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有哪些?

首先,需要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融合,形成“创新+产业+资金”三链协同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在构建“地域内差异化,区域间融合互通”的科技金融流通体系基础上,持续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推进农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优化农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监管系统,营造稳健透明的农业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还需创新多元化农业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三链协同。

其次,推进金融工具与创新活动深度嵌入,形成“财资贷保”共促共融的农业科技金融融资架构。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本投入结构,充分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和金融市场活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引导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融资;创新农业科技信贷运营模式,增加商业金融农业科技信贷定向资金总量;发挥农业科技保险“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能。

再次,创新科技中介与金融机构服务升级,搭建农业科技“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传统资金业务与金融中介业务齐头并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益;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打破产业链与资金链信息壁垒。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副所长、研究员,本报记者李晨根据毛世平在农业科技金融研讨会上主旨发言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