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3 14:45:5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第六期高端学术沙龙在京举行

 

10月30~31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第六期高端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本期主题为“科技考古--探索华夏文明的圭臬”。

  ?

与会专家合影   国科大供图

  ?

与会专家汇聚一堂   国科大供图

国科大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王昌燧作主旨报告时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考古凭借陶瓷考古、冶金考古和断代测年领域的传统优势,已在国际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科学院应该是揭示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的主力军,呼吁筹建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考古中心与若干科技考古工作站。

国科大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杨益民作主题报告时说,西周至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时段。其间,游牧文明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不断碰撞,逐渐形成了农牧交错带。秦汉王朝重塑了社会经济基础和组织架构,夯实了大一统的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作主题报告时介绍了古基因组学研究在早期人类演化,特别是欧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特点、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迁徙扩散历史等方面的具体进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宇辉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核技术与射线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典型应用案例,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运用核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研究及其设备研发的四十多年历史以及业已获批运行的“文物领域核技术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孙建国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新兴技术支撑平台,促进实验方法与技术创新、实验能力升级和科学问题研究的有机融合,引领本领域研究范式升级,巩固和提升我国在本领域的优势地位,使我国逐步成为本领域的研究中心。

国科大副校长董纪昌表示,科技考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科大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校内科技考古队伍的发展,将科学技术史稳定在A+队伍,以期在国内和国际上讲好中国考古故事,推动科技考古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创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