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0/18 11:08:07
选择字号:
《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发展纲要》通过论证

 

近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的《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发展纲要(2025-2035)》论证会在上海召开。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宏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要领导、论证会专家、各参编单位代表共计6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会议。

论证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体军主持。论证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河海大学原副校长鞠平、浙江大学李伟教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燕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翁震平、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研究员秦为稼组成。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刘顺林感谢各参编单位为《南极清洁能源发展技术发展纲要》编写付出的努力,希望用行动推动南极清洁能源的发展,早日在南极建成完备的清洁能源系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孙波指出,极地清洁能源是服务国家极地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高度重视极地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探索,并希望在首席科学家孙宏斌带领下形成一支强大的、开放的、全国一流的南极清洁能源专家团队,早日实现比肩世界南极考察强国的战略目标。

孙宏斌作为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对《纲要》编制工作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汇报。

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纲要》并认为,《纲要》契合我国极地战略,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技术领先、路线清晰,为我国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方向引领,为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南极科学考察清洁能源供给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在南极共建立了91个科考站、实验室和营地,南极已成为全人类争相探索的“新疆域”和研究的“新高地”。能源利用技术是科考活动保障的重中之重,目前可以统计到的全世界约40个南极科考站的一次能源供给均为燃油。随着南极科考活动的增多,这一南极能源体系已不适应“绿色考察”发展需求,因此开发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迫切现实需求。

在极寒、极强风、低压低氧、强紫外线等严酷自然条件以及极昼、极夜等特殊环境下,现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无法适用。为此,太原理工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共同牵头,组织中电科十八所、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家相关领域团队,立足国家极地战略重大需求,历时两年编制该《纲要》。

《纲要》从南极清洁能源利用的背景概述、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关键技术、环境影响、队伍建设、技术推广等七个方面,提出发展并实现以“安全可靠、绿色便捷、多能互补、韧性高效、智慧融合为重要特征的南极清洁能源系统,深入剖析了南极清洁能源系统装备、管控、运维等个性技术发展方向,研判了共性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南极清洁能源利用关键技术路线,并在考虑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订了队伍规划和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推广思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