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24 10:35:16
选择字号:
新技术落地让钻井系统“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
中海油服长效科研激励机制见成效

 

近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已于近期在广东佛山建成投产。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

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璇玑”由中国海油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研发,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据介绍,该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地下数千米深的钻头,甚至可以“遥控驾驶”钻具在0.7米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1000米以上,真正实现了钻井设备“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同时,“璇玑”系统可以对地层资料实时分析,这将帮助人们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

“揭榜挂帅”放权破除制度束缚

“璇玑”系统能够实现产业化,与中海油服的技术驱动战略密切相关。

中海油服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赵顺强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中海油服多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科研投入,其中“十三五”期间科研总投入31亿元,拉动产值194亿元,自主创新技术占技术板块收入的75%,推动技术板块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7%提升至2021年的52%。与此同时,中海油服也连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

为规范科研投入产出,充分发挥科技对公司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海油服建立了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制定《中海油服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及激励方案》,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机制,探索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通过上下联动,界定跨部门合作促进科研项目研发、生产、应用主体责任,同时注重过程管控,针对性制定项目管理手册,最大限度保障科技项目合理、合规、高效开展。

向创新要动力,中海油服做了许多探索。赵顺强告诉《中国科学报》,近年来,中海油服探索以“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组织形式,试点方案在用人权、采办权、财务权、考核权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比如,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管理给予充分放权,赋予项目经理与项目高效运行相匹配的管理权限:项目经理可在权限范围内自行制定项目组内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结合项目运行需要自行开展项目调整、采办、财务等权限范围内相关审批。同时,项目经理对团队组建也有充分的自主权,成员也将基于对项目任务和目标的认同自愿加入,避免“行政化”组队带来的动力不足、目标感不强。

2021年,中海油服揭榜挂帅制首个试点项目运行高效,成果显著,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研发关键处理剂10种(目标为5种),攻克高温抗盐处理剂世界级难题,8种产品提前进入中试。对此赵顺强表示,试点项目的成功运行为后续项目开展做出了积极示范,有效推动了揭榜挂帅制扩大开展。

真金白银奖励技术产品产业化

充分放权之余,中海油服还探索将真金白银的奖励分配给科创人员。

近年来,中海油服设立产业化基金激励项目,瞄准新成果转化应用、技术产品产业化以及新技术攻关等研发关键环节,加大激励力度,加速研发进程,促进成果转化。自2017年起,中海油服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基金,按照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性(开发难度、产值贡献度)和完成时间节点相结合的方式,设定阶梯式奖励标准。

2018年,“大直径旋转井壁取心仪”科研团队获得年度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150万元,研发人员切实享受到研发红利,该技术产品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2019年和2020年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作业井次分别达到21和36井次;2020年产业化仪器数量达到12支,海上作业市场占比达到82%,相关技术产品在2019年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赵顺强表示,中海油服不断探索科研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分层级、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激励方案,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提升技术产品盈利能力,推进技术推动发展的价值导向。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中海油服所属事业部从奖金“大盘子”拿出资金设立奖金池,针对“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在用技术支持”进行专项奖励,“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分为四等级奖,“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最高奖励100万元,“在用技术支持”每项2万元。

赵顺强还介绍说,每年年初,中海油服会公布当年科研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项目组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申报,如果年底考核完成预期目标,即进行实时奖励。以油田技术事业部为例,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发放94万元,涉及8项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发放158万元,涉及16项技术产品;在用技术支持总共发放54万元,包括27项重点在用技术支持,累计发放专项奖励306万元。专项奖励金的发放范围包括科技研发人员和现场推广作业人员,覆盖新技术产品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

与此同时,公司技术板块事业部设有研究院,下属研究院每月拿出奖金总额的10%作为科研即时激励。以油田技术研究院为例,奖励分为“技术进步”“故障关闭”和“支持推广”三类,主要针对研究周期在1~3个月的科研成果。2020年,研究院已发放激励11期,累计激励项目240项,获得激励759人次,激励总额52.36万元。赵顺强认为,即时激励的执行对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有效技术供应、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起到了积极效果。

拓展人才技术的获取途径

为构建合理高效的科研人员培育路径,推动科技工作者具备“登高望远”的意识,赵顺强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中海油服非常注重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具体措施有配齐技术人员、扩容技术领军人物团队等,确保科研团队撑起公司发展的重任。

依据专业技术水平、个人发展潜质和专业建设需求三个方面,中海油服按照技术发展方向,兼顾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梳理“集团公司专家—所属单位专家—青年科技英才”人才梯队,系统规划集团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方案。

中海油服还致力于构建先进的基础研发试验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舞台”。赵顺强介绍说,近年来,中海油服先后建立了以燕郊科技园、新疆实钻基地为代表的试验基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中海油服先后与国内外30多所科研院校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技术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技术研究。

例如,中海油服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山东大学分别建立了“电法测井联合实验室”“声波测井联合实验室”“钻井装备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及“油田胶体化学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和利用企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加快技术落地步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