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0/11 15:03:08
选择字号:
首次撞星撞出10000千米长尾巴

 

撞击后的小行星上有了碎片尾巴。图片来源:CTIO/NOIRLab/SOAR/NSF/AUR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试验(DART)飞船于9月26日撞上了小行星Dimorphos,撞击后两天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撞击产生的碎片不断流出,Dimorphos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碎片尾巴。

据《科学》消息,Dimorphos直径只有170米,而新形成的尘埃和岩石柱长约1万公里。天文学家使用智利的南方天体物理研究望远镜拍摄到了其画面。

DART撞击Dimorphos的目标是改变这颗小行星围绕略大的Didymos行星运行的轨道。通过观察碰撞的后果,特别是轨道移动了多少,将帮助研究人员找出如何最好地保护地球免受未来可能遇到的任何潜在危险小行星的伤害。

撞击后立即拍摄的图像显示,Dimorphos周围有一大片尘埃云,在随后的几天里,大部分尘埃云延伸成小行星后面的尾巴。这与彗星长出尾巴的过程是一样的,来自太阳的辐射将物质推入物体主体后面的气流中。

通过观察撞击留下的碎片,天文学家可以了解Dimorphos的内部结构,这将是设计未来使小行星偏转任务的关键,因为这是决定撞击如何改变岩石轨迹的主要因素之一。内部坚固的岩石更有可能在撞击中发生偏转,而不是直接碎裂。

一旦云层消散,研究人员也将能够检查撞击后留下的新表面。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24年发射一艘名为“赫拉”的宇宙飞船,从近距离观察撞击的后果,其他观测将使用地面或轨道上的望远镜进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