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16 17:33:19
选择字号:
院士谈科学家精神
石油科学家要攀登世界科技的屋脊

 

中国,从贫油国到产油大国,离不开石油科学家问鼎地宫的石油抱负、上下求索的石油精神。

9月10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石油科学家精神及科技创新”院士专家座谈会。从油气提高采收率到发展新能源,从完善科研体系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从抢占竞争制高点到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11名院士齐聚一堂,为大力弘扬石油科学家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石油地质工作必须要实事求是

1945年,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到玉门油矿从事勘探开发工作,到现在76年了。

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石油地质工作必须要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在旧社会生活和工作过的知识分子,我遇到过种种困难,也被迫中断过自己的研究工作,但始终没有动摇为国家寻找和开发更多的油气田、自力更生建设我国强大石油工业的决心。我认为,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品质。

展望未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同时,还要积极稳步地开展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并重视我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石油科学家要在实践中创新

做科学研究要敢于挑重担,乐于付出。当下我国对外油气依存度不断提升,我们必须要自立更生,多产油气。

石油科学家要在实践中创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际上,页岩油很早就被发现了。1962年大庆会战后,打了一口古龙2井,就在天山口,之后却没有到现场进一步研究。

石油科学家要到现场去,勇于实践,发现问题,推敲、深挖,将研究提升到一定广度和深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国人才理应为中国人民开拓创新出成果

开拓创新是灵魂,踏实诚实学风正,爱国为民乃根本,科技高峰敢攀登,成果人才齐涌现,献给祖国献人民。

为谁创新为谁忙?为谁服务为谁研?为谁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培养出的科学技术人才,理应为中国人民开拓创新出成果。

“铁人”王进喜带领团队战天斗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是为了“把中国贫油帽子抛到大平洋去”,是一片爱国心!科技工作者,要为党为国为人民去开拓创新,出成果,出人才。

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考虑怎样去培养学生和影响周围的人:一方面是授之以业;另一方面,更根本更重要的是育之以德,让“热爱祖国为人民”的思想在大家的心中扎根。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身为中国人,科研为人民;身为中国人,为国争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让学术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守学术道德,让学术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重要人生哲学。作为一个科学家和院士,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我们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1995年当选为院士以后,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唯物,发扬院士的风范与精神,不要给院士丢脸,不能认为评上院士后就万事大吉。作为院士,不是自己写的文章一律不挂自己的名字,应当做好表率,提高道德修养,知行合一。

关于科技奖励及排名,要主动让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见义:科技创新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

科学家精神,首先是吃苦的精神。

我当时工作有三个地点可供选择,分别是松辽、准噶尔和延庆,我选择了松辽,后来又到了大庆,来到实习锻炼的那个井队。在这个过程里要克服很多,一个是吃得不好,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另外住得是干打垒,没有温暖没有保障。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从来不掉队。

想要搞科技创新,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

参加工作以后,我清楚认识到,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只有在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做好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油气田里和井场上

我理解的科学家精神是12个字: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石油科学家精神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油气田里和井场上,这些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身体力行。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认为,石油行业不是夕阳产业。石油不仅是一种燃料,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影响国计民生。

即便在今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过程当中,石油逐步减少燃料的功能,但它在化工原材料方面的用途仍然凸显。碳达峰、碳中和赋予了石油工业特殊的更高的内涵。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科学创新要求实、尊实、唯实

我理解的科学家精神,就是专门从事科学探索的人所展示出来的,带有正能量的精神,因其在发现自然规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类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种惯常的行动,因而对后人形成了一种引领和影响。

我理解的石油科学家精神,是在油气领域从事科学与工程探索的群体所展示出来的,带有风范特质的精神。

科学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我把它概括为树立“三实”的态度和搭建一个体系。什么是“三实”的态度?求实,尊实,唯实。一个体系就是知识体系,是我们判断事物真伪、识别事物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石油科学家要有石油情怀、石油精神

石油科学家精神既要有科学家本质的精神,还要有石油情怀、石油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及“三老四严”的光荣作风,这是我们这代石油科学家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科学家来说,要有战略眼光,做一些战略科学家该做的事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生的、跨学科的事物不断出现,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努力进取,不断突破自己,起到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科学家就是要攀登世界科技的屋脊

我认为的创新从传统油气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非常规,创建新的常规。中国石油正在进行“万米级超深层油气革命、纳米级超致密页岩油气革命”,两场科技革命开辟两大油气战略新领域,实际上也是打破传统的思维,突破非常规的思维,创建新的思维。

我把创新分为三类: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中国石油集团新一届党组提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油气业务,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努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成为广受尊敬、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的卓越企业,这就是管理与战略创新。

在此强调,创新是“生命”、人才是“命根”、创效是“饭碗”。科技要自立自强,首先科学家要自立自强,使命担当。以人为本,应以创新者为本,尊重创新、尊重创新者。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突破书本,敢于突破自我。常规人要有非常规思想,还有超常规力量。能源科技使命就是形成绿色科技、绿色创新、绿色能源、绿色地球。我们有世界的屋脊,但没有科技的屋脊,科学家就是要攀登世界科技的屋脊。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科学家精神特别是石油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守初心,胸怀国家,讲奉献。

面对浮躁,石油科学家不是发几篇论文就行,而是脚踏实地到现场去历练。科学研究三年五载都不一定能搞得成,有时甚至要十年八年才能完成,要坐得住冷板凳,心无旁骛地搞研究。科学家要有人格魅力,不仅自己把科研做好,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带领大家一起干。

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石油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前赴后继必须得有人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不忘初心 坚持到底

我带领研究团队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科学问题,将别人虽然看到但没有联系起来考虑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了,将别人看到同时也联系起来考虑但没有研究到底的问题坚持研究了40年,从而解决了前人没能解决的一些关键疑难,这就是我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精炼一下就是:不忘初心,致力学科发展,从基础做起,并坚持到底。

(以上图片由中石油勘探院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