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晶瑜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5 20:06:14
选择字号:
绿色设计与“碳中和”产学研研讨会在华理举行
“绿色设计与碳中和长三角研究中心”成立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高校的落脚点在哪里? 4月24日,由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绿色设计与“碳中和”产学研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来自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德国欧瑞府中国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绿色设计与“碳中和”展开多维度讨论,为真正促进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提供更多可行方案。

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炜教授主持。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邢雷作了题为“绿色设计助力碳中和”的报告。报告围绕我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行动中发挥的作业和所处的地位展开,阐释了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键步骤,提出在实现碳减排的过程中,绿色设计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副会长贺卫平教授在题为“绿色人居与碳中和”的主题报告中,从人居角度阐述了绿色设计的使命与理念、正向科学创新、全生命周期的评价体系、平衡与协调发展、大数据等一系列内容,并分享了绿色设计与“碳中和”的关系、如何实现量化评价等方面的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副院长郝凝辉教授在报告中提出,要从线性思维转换到循环思维,并从替代材料、再制造、净零、反便捷、熵增定律等角度列举了绿色设计的案例。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行政总工汪鸣泉以“数据视角下的城市碳达峰思考”为题,从“碳达峰”目标、排放清单、数据管理平台以及碳交易等方面介绍了上海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碳数据”领域所作的探索。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军在“低碳城市的理想与实践”报告中,提出了从城镇化视角观察碳排放的观点,强调了碳排放与城镇化脱钩的观点。同时,报告从新技术角度提出了分布式城市的模型,从交通、能源、水务等系统实现城市的低碳化。

当天,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何建清、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吴丹,还分别从住宅科技产业创新、德国碳中和园区欧瑞府以及欧洲的碳中和实践3个方面带来了精彩的在线报告。

在圆桌论坛阶段,同济大学教授、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席辛向阳,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丁伟、德国欧瑞府中国公司执行总经理祝良瑜通过在线形式进行了讨论,并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对于绿色设计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设计与“碳中和”在高校的落地,发挥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共同成立了“绿色设计与碳中和长三角研究中心”。邢雷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赵菡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为研究中心揭幕。

据悉,“绿色设计与碳中和长三角研究中心”是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在长三角设立的首个研究基地,依托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将以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专注于绿色设计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