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5 22:07:31
选择字号:
施卫东委员: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

 inews.gtimg.jpg

施卫东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围快速开展。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电力行业占41%,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电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终端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为石油的3.2倍、煤炭的17.3倍,煤、油、气、风能、太阳能等各类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来利用。在施卫东看来,建设能源互联网,搭建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和消纳的基础平台,能够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效益与效率,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

施卫东建议,推进全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预计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必须科学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制定分年度、分产业、分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效、碳排放等综合性、约束性指标,促进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指导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

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强化政府调控,在政府统一引导下,统筹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全国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发展布局,将能源互联网规划深度融入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加大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跨领域组建创新中心,着力攻关突破核心领域关键技术。

支持江苏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加大对江苏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扶持与投入,支持±800千伏白鹤滩水电入苏工程、江苏海上风电柔性输电平台、综合能源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率先建成满足省内外电源和多元负荷互联互通需求的江苏区域能源互联网,推动江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与全社会综合能效提升,为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江苏经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