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韩扬眉 王东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4 15:30:07
选择字号:
十年为期如何不负众望?
代表委员为“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出谋划策

 

近年来,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不断。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也多次出现“基础研究”相关内容。

202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又明确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高创新策源能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基础研究需要厚积才能薄发,这就决定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急不得。

那么,以十年为期的行动方案如何才能不负众望?《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与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共同探讨提高创新策源能力的破局之道。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

战略导向 值得期待

中国科学报: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以下简称十年行动方案)被提上日程,对此您如何评价?

沈满洪:

制定实施十年行动方案非常令人期待。首先,通过方案的制定凸显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进而提高大家对基础研究的思想认识。其次,通过方案的制定,明确基础研究的重点方向,体现国家的战略导向,避免基础研究的盲目性。再次,通过方案的制定解决资源的保障,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田刚:

解决某些创新性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年轻人。制定一个十年的计划,可以激励更多的学者,尤其是年轻人,去做基础研究。一方面我们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给年轻人提供平台,而不是占用年轻人的资源,我们要做好对他们的辅助和支持。

周忠和:

十年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历史性意义,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是科学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核心动力,对推进基础研究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找准短板 对症下药

中国科学报: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哪些短板?出现短板的原因又是什么?

田刚:

数学领域基础研究的短板目前都在改进。目前仍存在的一个短板是信心短板。尽管年轻人也在做一些好文章,甚至在一些顶尖杂志上发表文章,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跟着别人做。我们数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自信心还不够,我们要去攻一些大问题,形成我们的学派引领,引领数学研究或者技术研究的潮流。我们有很多的优秀的人才,在这方面其实完全可以更有信心。

做一个引领学科的大问题是有风险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研究的常态,攻克大问题需要时间,国家、学校和科学家都要给予年轻人支持,在评价体系上、学术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尊重、遵循科学规律,让他们能够专注投入地开展科研,甘坐冷板凳。

沈满洪:

我觉得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短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才短板,留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总量偏少、层次偏低;二是制度短板,人才政策和科研政策还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倾向,而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是需要坐冷板凳的;三是政策短板,政府对大学的考核、大学对师生的考核均存在相对轻视基础研究的现象。

周忠和:

基础研究存在短板的原因,在于过去对基础研究的认识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不足,急功近利,原创性与交叉性不够强,对好奇心驱使的基础研究也不够重视。做基础研究一般不挣钱的,我们不想成为亿万富翁,成了当然更好,但99%的人不这么想。这种情况下就要尊重他,信任他,这样他才会发挥最大的创造性。

保驾护航 行稳致远

中国科学报:十年行动方案要想真正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又要如何和现有的基础研究相关政策相配合?

田刚:

我参与了十年行动方案的基础研究部分和应用数学部分的制定工作。方案在制定时,有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参与其中,我们也充分吸纳了年轻人的意见。但最后真正要达成实效,还是要在政策执行时、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鼓励年轻人直接参与基础研究,如果能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的话,这些经费和资源应该多向年轻学者倾斜。

沈满洪:

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制定,不仅要解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投入等问题,而且要从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保障基础研究行稳致远。

张新民:

十年行动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从0到1”的定义问题,科学家要充分地讨论达成共识,究竟哪些是真正的“从0到1”,否则,我们就是花大量的钱去做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研究,进行重复工作,而不是在创新研究上使劲。二是要顾及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要宽容失败,而不是追求快速对简易问题的突破。现在科技体制里最重要的就是评价体系。现在的年轻人会横向比较自己和他人的发展,如获奖多少、职称高低等,他们心里也清楚,谁在实实在在地干活,但现实中经常实实在在做重大科研的人得不到充分肯定。如果评价体系堵死了,那么环境就会让年轻人不敢冒险去做艰难的原创性工作。

周忠和:

十年行动方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从管理机制探索上下功夫,营造有利基础研究的文化与环境,二是做好“三个平衡”,即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的平衡,竞争性经费支持与稳定支持机制的平衡,政策的继承稳定与发展变化间的平衡。三是大幅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