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5 18:19:42
选择字号: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设定时间线

 

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这是在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靳伟介绍有关情况时,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描绘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

纵观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北京已经开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

夯实创新源头实现创新引领

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人才优势。经过“十三五”时期不懈的努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重要进展。

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揭榜挂帅”等新的科研组织方式,在“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领域,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

为此,北京将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工程、重点前沿领域跨越工程等。

“主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许强表示,北京将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2.9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靳伟表示:“北京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化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这些前沿领域的部署,来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带动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2020年1月1日,《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以实现“有的转”(解决源头问题)—“有权转”(解决权益问题)—“愿意转”(解决动力问题)—“转的顺”(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为主线,努力疏通北京以往科技成果转化中多个环节的“堵点”,赋予创新者更多自主权,为科技成果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

但在现实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存在“谁来接”、“接得住”、“能落地”等问题。北京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在刚刚召开的2021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发挥经开区、顺义区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外溢”,也写进了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去年北京经开区承接‘三城’150多项成果,2021年力争突破200项。”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表示,“十三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省了1年半的成果转化见效时间。数据显示,该区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

王少峰介绍,北京经开区将鼓励企业到“三城”聘请“科技副总”,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更好促进科学城的成果落地转化。

许强表示,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两区”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打通科研成果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智能制造、大健康、绿色智慧能源等领域布局,加快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人才是关键创新资源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北京要在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城市,需要广纳天下英才,加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在2021年北京“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表示,科技创新中心应汇聚国际一流人才。应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优势,大力吸引海外专家团队、国际科技组织汇聚北京,推动更多中外联合实验室建成落地。政府要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好的政策支持,留住人才。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认为,要通过发起并打造“全球人才大会”等方式,在北京营造各层次人才交流、对话的大环境,进而逐步完善和扩充论坛机制,最终形成“国际人才合作组织”。

王辉耀建议,要以基金会形式成立非官方、非营利性国际会议组织,以国际化人才交流对话为平台,每年召开人才主题年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国政要、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加,引导舆论环境、增进各方交流、增强多方互信,为下一阶段吸引政府性机构参与进行铺垫和过渡。

“北京将大力聚集人才,通过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和企业,吸引各类人才,加大人才宽度,培养和引入一批科技项目经理、熟悉科技创新业务的律师和战略咨询专业人才。”许强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