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徐春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 14:06:23
选择字号:
李新现:好的声乐老师一定是好演员
 微信图片_20210129145647.jpg
 
李新现
 
“只有舞台才出表演艺术家,我们要敬畏舞台而不害怕舞台,把演唱的歌变成我们血管里面的血、身上的肉,诚心诚意地奉献给观众。”“在舞台上演出,不是考试交答卷的,而是挥洒豪情的”……
 
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听到这样“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话语。虽然课堂上讲的是音乐知识、声乐理论,但是授课教师的讲课方法却大不一样,除了通常的知识传授外,他把课堂当成了舞台,让每位学生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这门课的主讲人就是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新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每个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是我最开心的事,也是我最大、最幸福的牵挂。”
 
敬畏舞台而不害怕舞台
 
“好演员不一定是好老师,但好老师一定是好演员。”这是他声乐教学中的一句名言。在教学上,李新现把舞台经验与声乐理论结合起来,以审美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刚开始授课的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有的学生怕登台,总是低着头不敢看教师,战战兢兢地唯恐被教师“揪”到讲(舞)台上“出丑”,甚至有学生想到了请假、逃课。考虑到学生们的顾虑,李新现率先登台示范后,才让学生模仿。为了寻找正确的吐字发音,他无数遍示范长达一节课、几节课甚至十几节课,直到最后学生唱对、唱好。慢慢地,学生们都迷上了他的课堂、舞台,也明白了只有在舞台上磨练、摔打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确路径。
 
为了让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李新现借鉴国内外声乐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实践锻炼+舞台展示”,围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舞台演出来磨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表演内功,让音乐艺术更具魅力。
 
逐渐地,李新现把曾经胆怯的学生带向了更大的舞台。在大型交响清唱歌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排演过程中,他带领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开展演唱、乐器、剧务等演出活动,经过近一年的精雕细琢,终于将它打造成了一场警示人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的视听盛宴。后来,该剧被评为教育部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暨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并在各大高校巡回演出20余场。
 
“在一次演出中,我有一个字的发音不太标准。当时,我以为大家都没注意到。演出结束后,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一遍遍地给我纠正,从吐字的清晰标准,到唱腔的准确圆润,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李新现的学生陈璐提起自己的老师,打心眼里钦佩。
 
这堂支教课很长,又很短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再苦再难,一起顶着……”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李新现以音乐声援抗疫一线,他用抗疫公益歌曲《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为奋战在一线的人员加油、鼓劲。仅战疫期间,李新现就倾情奉献了《亲爱的人》《拥抱春天》等8首抗疫“战歌”。
 
为让奉献意识在学生心田生长,李新现还经常带领师生参加支教活动。有一次,他到河南省登封县一个偏远农村支教,从县城要徒步走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寒冬,四面透风的教室,孩子们的手冻得裂口子,李新现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课堂上,孩子们对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和歌唱家闻所未闻,他就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音乐常识,还教他们唱了许多首歌。孩子们围绕在李新现身旁,被他的歌声吸引着,不停地拍手大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这节课很长,又很短。
 
在这之后,李新现还积极倡导师生们参加支教,学院目前已连续多年选派大学生到兰考、登封、新县等偏远地区开展文艺支教。
 
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歌唱
 
为让艺术之花在学生心中绽放,李新现还经常带领学生将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搬到乡村田园。
 
有一次,李新现接到通知要在天黑前赶到河南省光山县槐店村慰问演出。槐店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落后,他和学生坐火车、转汽车,途经数小时颠簸,终于按时赶到。演出前,主办方提议歌唱家们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歌唱,农民出身的李新现不顾天气炎热第一个站出来响应。他带领学生走到田地里,为插秧的老百姓放歌,丝毫没有在意裤子和鞋上沾满了泥巴。
 
晚上登台演出时,浓浓的夜幕包围着村庄,既没有华美的舞台,也没有绚丽的灯光,更没有混响给力的麦克风,可观众们却热情地高举手机,用一点点微弱的光装点舞台。李新现从舞台上走到台下老百姓中间演唱,观众们把他簇拥在中间,争相上前与他握手、合影,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李新现还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车间、社区广场演出,既让学生体味劳动的辛苦、奉献的快乐,又让学生从中吸取艺术的养分,并与学生一起创作了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佳作。
 
“李新现是德艺双馨的楷模。他不但治学严谨,亲手培养了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歌唱家,而且还引导他们时刻铭记用艺术弘扬优秀文化、传播理想信念、点燃心灵火把。”谈起工作搭档,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玉海说,“他引导师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推广普及、改革创新,努力用艺术点亮人生、用奋斗成就梦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