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7 14:19:38
选择字号:
曾毅:善用虚拟或增强现实,远离“元宇宙”

 

近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元宇宙”位列其中。

“要善用虚拟/增强现实,远离‘元宇宙’。”在近日举行的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第三场主论坛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毅围绕“元宇宙未来治理前瞻”的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曾毅认为,元宇宙相关的若干概念目前在科学上十分不清晰并有误导性。他赞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扎根于现实,以扩展和辅助人类对现实的认知,“因此,在善用的理念下适度使用是合适的。”

“而‘元宇宙’在字面上有‘宇宙的宇宙’‘超越宇宙’之意,如果因为需要去塑造‘元宇宙’,就应当与现实世界高度关联,而且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旦失去了这种关联,‘元宇宙’就失去了根基。”曾毅表示。

他还强调,当“元宇宙”相关基本概念、愿景和应用仍然看似有重大风险时,尤其不应当将青少年推向这个未知的空间。“目前,对这一概念的刻画还相当不扎实。”

“在通用人工智能还未到来之时,互联网、人工智能所存在的所有风险就足以使人类社会受到巨大冲击,由于‘元宇宙’基于现代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其风险将会在此上基础上叠加。”曾毅表示。

他认为,从文化背景来看,虚拟和现实世界,都是历史产物。重塑虚拟社会,历史不可磨灭。在虚拟平台进行共治,文化互鉴和互信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从技术角度来看,当我们许诺给全球公众和政治系统概念的时候,在提出经得起科学推敲的基础理念前提下,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应用合理性。完全脱离真实世界重塑的新概念会将人类带向真正的生存风险。”曾毅表示。

在他看来,面向人类的“数字孪生”概念也不具备科学合理性。“孪生一方面强调相似性,另一方面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无法对应到同一个实体。此外,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克隆人类到数字系统中,也没有真正的理解能力、意识和自主性。”

因此,在曾毅看来,以数字孪生的愿景建构虚拟智能体模糊和混淆了人与人工智能的界限,“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的工具,目前技术的发展远无法支持‘数字孪生’。”

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并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曾毅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参与了日前发布的《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的起草和修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