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7 16:30:08
选择字号:
北京中关村示范区交出“十三五”成绩单

 

支持179个高精尖培育项目落地、19个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92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万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

近日,中关村示范区交出“十三五”成绩单。一系列数据,彰显了中关村示范区在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亮眼业绩。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持续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面向全球开展前沿项目的挖掘和培育,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历经5年发展,中关村高校、院所、企业等在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震荡、外尔费米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先后攻克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靶向免疫、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大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万件,获得专利授权5.9万件,占全市的七成左右,相比“十二五”末增长68.8%;每万名企业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90件,相比“十二五”末增长62.2%,累计主导创制的国际标准数达到434项,相比“十二五”末增长近115%。

瞄准科技前沿,中关村示范区积极布局高精尖产业,如今已形成集聚之势。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物健康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中关村示范区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骨干科研单位,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占全国的1/4。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药品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等9个细分产业领域积极布局。

5年来,中关村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高精尖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规模超过2.3万亿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通信、颠覆性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涌现出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新零售、共享经济等以跨界融合创新为特点的新兴业态。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长59%,增加值1.04万亿元,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29.4%。中关村新经济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达到36.1%,引领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