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12 16:19:40
选择字号:
一项音视频低延时交互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北京清流鼎点科技有限公司的“端云结合的高性能音视频低延时交互技术及系统”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经过评审,专家组认为,端云结合的高性能音视频低延时交互技术及系统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基于通用设备和公共互联网实现自主可控的超低延时音视频传输有着重要的意义。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现了涉及音视频高可靠低延时交互的关键技术,包括端云结合的自适应播放控制方法、低延时下面向QoE的编码控制方法、低延时音视频MP传输方法,以及低延时高并发的音视频流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公共互联网环境下,面向海量并发用户的低延时交互可靠性问题,已获得十余项发明专利的授权。

第二,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延时音视频交互系统,其中所独立设计和实现的面向音视频实时传输协议,在公共互联网环境下达到端到端音频延时最小38ms、视频延时最小42ms,系统能够满足在线音视频应用对交互质量的需求。在强网及弱网下,WebRTC、微信、Zoom等国内外主流同类系统的音视频延时分别比本项目高176%-97%及165%-56%,本项目技术指标优势明显。

第三,项目在研制中坚持自主原创,在音视频交互技术领域上实现了对WebRTC、QUIC、Nginx等国际主流软件的自主替代,对打破国内低延时互动通信产品过度依赖国外开源软件的现状、防止民生重要领域和国家重要设施设备中的关键应用落入国外开源陷阱有重要意义。

第四,项目成果在教育、音乐、娱乐、广电等领域进行了应用,实现了自主替代,还可应用于国防、办公、游戏、通信、社交、体育、医疗、VR、AR、安监等领域。

专家组同意通过该项目科技成果评价,认为该系统的功能及性能,以及在不同网络和终端环境下,延时和流畅度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于通用设备和公共互联网实现低于50ms的可靠超低延时音视频传输,这一指标更具有突破意义。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广东省鹏城实验室党委书记、教授杨士强,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主任袁敏,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教授谭建龙,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孙松林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