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25 17:30:24
选择字号:
“逗鹅冤”?区块链让“萝卜章”歇菜还有多远

 

不久前,两家知名企业陷入“萝卜章”之争,网友群嘲之余,区块链作为有望解决“萝卜章”难题的重要技术,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实现“天下无假章”这一愿景,区块链技术在新赛道上还要跑多远,途中还有哪些“绊脚石”?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告诉《中国科学报》:“传统的实体公章验证真伪非常困难,通常需要通过字体、颜色、痕迹等进行鉴定判断。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通过数字签名的不可伪造和可验证性替代传统公章,避免‘萝卜章’难题。”

一个“萝卜”一个“坑”

虽然实体印章有明确的要求、规范、工艺及专业鉴定的方法,但伪造实体章的“萝卜章”事件频频发生。

2016年,国海证券员工私刻假章进行债券代持业务引发债券风险事件,造成未了结合约金额约200亿元,涉及20余家金融机构,给债券市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实际上,实体章鉴定难的重要原因在于无论哪种鉴定方法,最终还是要靠人的观察及经验识别,人为鉴定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萝卜章”事件层出不穷。

区块链技术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兴技术,被寄予解决“萝卜章”难题之厚望。 “区块链技术主要利用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可信时间戳等技术,来解决公章易复制、难验证,合同易伪造、易篡改等问题。”蔡亮说。

区块链技术究竟是如何避免印章合同造假,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呢?

蔡亮解释道,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签章,需要机构持有区块链颁发的身份证书,通过身份证书对合同进行数字签名,将机构身份信息写入电子签章中。

由于身份证书无法伪造,当需要验证合同上的电子签章时,可通过区块链证书验证服务,通过解析电子签章中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完成机构电子签章验证。

完成电子合同签署后,机构所签署的电子合同会通过哈希算法形成数字指纹,并加盖可信时间戳后上链。任意伪造、篡改合同内容,均会使哈希算法形成的数字指纹发生变化,进而与区块链上存储的信息不匹配。此外,如果事后伪造、篡改合同,电子合同的时间戳标记也会不同,能够方便进行区分真伪。

区块链技术不仅能保证合同印章的真实性,还能保证交易过程的真实性。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乐君告诉《中国科学报》:“区块链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记账方案,理论上讲,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此外,区块链技术使用梅克尔树的存储结构,如果修改数据,哈希值将会改变,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修改。”

仍需“乘风破浪”

自2008年中本聪第一次提出相关概念,12年后,区块链技术已经延伸应用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也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加快发展的重要技术。

然而,区块链技术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面临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从新兴、成熟到落地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与国家政策、行业环境等各方面息息相关。” 蔡亮说。

对于区块链电子合同新技术的应用,蔡亮说:“市场对于区块链电子合同新技术的引入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出于成本因素、业务习惯、认知程度等原因,依然选择线下纸质合同签订业务,不愿引入区块链电子合同技术。“

据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发布的《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应用面临技术、业务、治理等层面的风险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还难以实现部分金融场景对安全、功能及性能的要求。一方面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希望通过大量的冗余数据和复杂的共识算法来提升安全度,但同时也可能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搭载智能合约也可能带来导致程序代码漏洞或交易执行错误等新风险。

此外,密钥安全还存在一定隐患,私钥一旦损失难以补救;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与现有技术体系的融合还存在开发效率慢、数据结构化程度低等问题。

从业务层面来看,区块链技术还存在模糊地带。部分依托区块链平台开展的数字凭证拆分等环节的相关政策不完善,部分敏感信息缺乏隐私性,数据上链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难以形成真正的闭环。

此外,部分区块链应用创新缺少第三方权威的评估意见,部分应用的研发不仅无法达到传统数据库技术的效率水平,还资源浪费,有碍自身良好经营。

据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19 年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区块链、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进入成熟期还需2至5年,零知识证明、区块链互操作性等则还需5至10年进入成熟期。

“技术+法律+自治”三轮驱动

张乐君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社会经济制度支撑。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智能合约和链上资产等方面的法律有效性缺乏清晰的界定,一旦发生经济纠纷,企业难以通过法律救济。此外,分布式体系还进一步加大了责任主体的认定难度。不仅如此,部分区块链体系数据加密、高度自治,这也增加了企业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的潜在风险。

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缺乏行业对应的标准,容易造成 “各自为链”情况,不同区块链间信息交互和融合困难难解。

蔡亮认为:“行业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不同区块链电子合同服务商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同、内容不同,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市场主体难以筛选和判断区块链电子合同服务,对现有产品的信任度低。”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只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技术手段,不能完全依靠其达到防范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的目的。

专家们表示,企业主体还应加强自治,建立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布局前瞻预防性审计系统,加强企业员工合规意识建设及合规管理,加强审计监测管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