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19 17:12:07
选择字号:
我国癌症负担日益加重,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

 

编者按

癌症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它已经成为一个家庭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从第一个肿瘤防治现场到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历经40多年,我国癌症谱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藉由《柳叶刀·肿瘤学》刊发的一篇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论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过去几十年以来,我国人群死于癌症的比例从1973~1975年的10.1%增加到2015年的24.2%,癌症负担日益加重。但我国癌症的总体生存率已经从2003~2005年间的30.9%,提高到2012~2015年间40.5%,增长了近10%。”

这是最新一期《柳叶刀·肿瘤学》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团队发表的综述文章的核心观点。研究人员通过介绍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的发展里程碑和现状,并从肿瘤登记数据出发,分析了40多年来,中国癌症负担的变迁以及对癌症防控的影响。

死亡率增长与老龄化相关

癌症,是谁都不愿触及的一个词语。

诚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群的主要死因。但同时,随着癌症预防、控制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论文指出,我国肿瘤粗死亡率由1973~1975年的74.2/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170.1/10万人。男性的肿瘤粗死亡率相对更高,2015年达到210.1/10万人,同期女性为128.0/10万人。

不过,“总的来看,基于年龄标准化测算的肿瘤死亡率,从1990~1992年的高点94.4/10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77.9/10万人”。赫捷等人在文中指出,“这表明,肿瘤粗死亡率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口老龄化加剧。”

其中,年龄标准化的统计方法,旨在消除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常见癌症种类中,肺癌、肝癌、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同时,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的总体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

聚焦2000~2015年的15年间,男性最高发的癌症类型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女性最高发的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和宫颈癌。

虽然食管癌、胃癌、喉癌、骨癌、宫颈癌、子宫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等8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有了实质性改善,但是不同癌症类型的5年相对生存率差异很大。

比如,2012~2015年,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却达到84.3%。

文章指出,除了老龄化,肥胖、运动不足、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改善以及吸烟和空气污染高发等,都可能导致中国癌症负担的变化。

肿瘤登记覆盖31.5%人口

赫捷团队上述分析的数据来源正是中国60年来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系统(PBCR)。

PBCR是任何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有关癌症发病率、生存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数据,从而为癌症研究和控制提供有用途径和支持工具。

我国肿瘤登记制度始于1959年,当时,由于食管癌高发,河南林州设立了第一个肿瘤登记中心;1963年,第一个城市肿瘤登记中心在上海成立。此后,在上世纪70年代、1990~1992年和2005年,我国先后组织了3次回顾性调查。

2002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成立,我国癌症登记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

PBCR在癌症防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 1999~2009年,NCCR的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风险增加与PM2.5颗粒物和臭氧空气污染有关。

但赫捷等人指出,我国肿瘤登记目前能覆盖约4.38亿人口,占中国人口的31.5%,与美国的96%,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近100%的覆盖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越来越复杂的癌症诊疗数据,致使传统的手工方法难以获取、识别、提取所有数据。”对此,赫捷团队透露,国家癌症中心正在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肿瘤登记注册系统,以支持自动化的收集方法,从而提高肿瘤登记效率。

“癌症登记是制定肿瘤防控策略、评价防控效果的基础工作。”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预防研究科主任曹素梅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提出,即使只有31.5%,肿瘤登记的资料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

首先可加大公开程度,尤其是各省市,应该公布每年的肿瘤信息,“这对于指导地方肿瘤防控工作非常有意义”;其次,基于维护患者隐私等考虑,医院之间、各地市之间的数据很难共享,不利于医学发展。曹素梅呼吁,我国癌症管理体系应参考欧盟数据共享的经验,提高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持水平,并由管理部门制定数据共享操作细则。

但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数据从登记到科研应用至少有3年延迟。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解释称,数据滞后,在全球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普遍存在。“肿瘤发病属于缓慢过程,很少出现传染病这样暴发的情况。此外,肿瘤数据收集讲求完整性、准确性,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补充、整理。通常情况下,5年内的发病基本可以代表人群发病趋势,误差不会太大。”

促进癌症防控,国家在行动

基于PBCR等数据带来的发现,更是为了加强国家应对日益加重的癌症负担的能力,我国自1986年以来发布了一系列促进癌症预防和控制的卫生计划。

《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作为第一个全国性癌症控制计划,着重防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等;《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推动了农村地区和癌症高发地区的全面癌症防控;其后还有《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和“健康中国”……

专家表示,这些计划为改善我国癌症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总体方向。

2005年以来,针对农村食管癌、胃癌高发地区,食管癌、肝癌、胃癌等主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的淮河流域,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高发的部分城市地区,我国启动了多项针对性筛查计划。在开展项目的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

不过,曹素梅也指出,项目覆盖人群毕竟是少数。从建立全民癌症防治工作体系的角度,她建议,考虑将部分效果明确的癌症筛查纳入医保体系或者单位体检项目的可能性,“以提高癌症患者早诊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0)30073-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