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卜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6 11:28:13
选择字号:
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
专家谈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研究

 

类似于内燃机和电力,人工智能也是一种“使能”技术,具有赋能其他技术的潜力。

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氪信科技等单位在《自然—机器智能》发表了题为《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文章,全景扫描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指出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本土一流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下人工智能理论突破、规范人工智能伦理以及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是今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描绘人工智能的全景图

中国每天有超过60万的外卖配送人员需要完成食品配送订单。应该如何规划路线、告知客户配送时间,需要强大的调度系统支撑。

随着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线消费应用的兴起,消费信贷行业信用数据缺乏、运营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采用先进的算法来提高金融服务决策的质量和运营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据相关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超过6000亿美元。开发能够使用不同环境、可以挽救生命并提高效率的驾驶方案,需要灵活易扩展、可升级的算法。

新冠肺炎疫情中,公众意识到智能医疗影像分析的重要性。但当前大量医学数据还依靠临床专家标注,获得高质量标注数据的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弱监督或半监督学习可以为这一挑战提供替代解决方案。

面对各行各业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需要,2016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潘云鹤主持,专家组于次年提交《建议我国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在此基础上,中国工程院参与编制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也成为第16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规划》提出了五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即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从“个体智能”研究到聚焦群智涌现的群体智能、从追求“机器智能”到迈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从机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统。

“未来5年人工智能的重点是突破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潘云鹤说,“目前,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协作创新生态体系,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目前,科技部在百度、阿里云、腾讯等建设了1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涉及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基础软硬件、普惠金融、智能供应链、智能家居等;批准了北京、上海、合肥等11个地方政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布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内容涵盖基础理论、技术以及应用。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对互联网消费、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物联等展现突出的赋能作用,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潘云鹤说,“以往的‘天方夜谭’‘科学畅想’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化研究而‘触手可及’。”

夯实人才和伦理根基

目前,中国有8.4亿互联网用户,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良好基础,特别是在人脸和语音识别、视觉分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浙江大学教授吴飞说,“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挑战,突出表现在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生态等方面。

吴飞认为,人工智能研究下一步突破将来自于多学科交叉领域,比如神经科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互交叉,以解决复杂社会发展问题和重塑国家工业体系。“目前来看,当前以特定任务驱动的人工智能与可解释通用人工智能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多学科交叉的无尽探索可缩短这一距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强调要强化多学科交叉以及与工业界建立连接。为了培养本土高质量人工智能人才,中国正在重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而不是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视为其他学科的一个核心子集。

他进一步表示,高等学校需要培养两种类型人工智能人才,一种是从事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的研究人才,一种是能够将人工智能创新思维转换为产品的工程人才。

教材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该系列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教材系列之一。与此同时,中国高中生从2020年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新课标教科书,以便为今后大学阶段学习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伦理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欧洲较为关注数据保护以及模型应用,中国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较为强调人工智能安全可信。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凯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伦理准则还缺乏立法,为此需要开展与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实验和效果评估。“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展长周期和跨学科的人工智能社会试验,以形成更适宜的人工智能治理手段和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开始将安全、可信、可解释、公平等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嵌入到算法模型中,以避免因算法不公平而造成社会伤害。

在人工智能专家看来,推动人工智能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加强伦理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人工智能生态。人工智能生态是一个有机连接产业、初创公司、资本、研究机构和市场的活跃网络,通过相互合作和成果转化而孕育创新产品和竞争服务。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每一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者都可郁郁葱葱、乘势成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