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4/4 13:15:49
选择字号:
我国显示界泰斗、著名物理电子学专家童林夙逝世

 

他出生于一个传奇家族,父亲童寯是中国建筑界宗师,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中国建筑四杰”。二叔和三叔是知名的电机专家和微生物学家。

他的两个儿子,也成就不凡。长子童文是华为5G首席科学家。次子童明沿袭了祖父的事业,任职同济大学规划系教授。

他的一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洪流中。1955年7月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先入钱三强何泽慧团队的中子弹研究项目,后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任教,一头扎进电子束物理和技术领域,上世纪80年代,牵头我国电视显像管国产化研究。

童林夙,著名物理电子学专家,中国显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林夙,这位儿子眼中的严父,学生眼中的严师,于2020年4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 87 岁。

他的事业:

牵头电视显像管国产化,形成我国电子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父亲在临终这段岁月,对我们叮嘱最多的是做人,要多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在童林夙次子童明的印象中,病重的父亲,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依然不愿松懈,他最希望看到的,是童家的后人,能事业精进,勤奋刻苦,于国家和社会“有用”。

童林夙1933年12月生于上海,从小爱好数学、物理的他,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求学期间,他曾师从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胡宁、王竹溪。1955年7月从北大毕业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基地,成为我国第一个研制核潜艇团队的成员,随后又参加钱三强何泽慧团队的中子弹研究项目。

童明回忆中的父亲,总是一副忙碌、严厉的形象。“1975年左右,父亲要经常去北京出差,做技术攻关,基本不在家,即便在家,也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研究他的学术。他非常守时,约好的时间,如果稍微迟到一点,他会非常不开心。”

与父亲研究领域相似的童文,也更多地感受到父亲的严厉。“他是一个严父,我做的事情如果让他不满意,他会愤怒。在专业上,他对我的最大影响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后来才明白,要达到这个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的专业研究非常聚焦,独具穿透能力,可以深入到工艺实现的每个细节。他对行业的创新方法也十分敏感,由于深厚的理论基础,他对研究课题驾驭能力也很强。”

克己守时的童林夙,直到80多岁,还经常出现在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直到两三年前,童老师还每天都到办公室上班、看论文、跟我们交流,他对最新的显示技术总是很痴迷,我们每次做显示屏的被试效果评价,他总是年龄最大的被试验者。”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宇宁说,耄耋之年的童林夙对学术要求依然严谨,课题组做的报告,他会字斟句酌的审核文字、图纸,有时还会提出质疑。

这份严谨、严格、惜时如金,曾经为童林夙带来卓越的成就。自1975年以来,童林夙教授先后主持了全国31厘米黑白显象管联合设计、31厘米黑白扁平显象管及电视机、10厘米黑白扁平显象管及电视机、新型高分辨率彩色显象管(改良型显象管的研究1988年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重点项目)、1000线单色内偏显象管、54厘米彩色内偏显像管(被国际权威机构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评为1997年度全球八大彩管新技术之一)等项目。

1987年以来,童林夙教授代表国家参加并主持对国家22个大型彩色显像管项目进行评估,为国家节省投资额10多亿元,并形成我国电子工业支柱产业之一;1994年与荷兰Philips公司合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长期合作的东飞显示管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该中心目前已建成为亚太地区第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合作时间逾25年之久,堪称中国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

“我这一生经历了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终身难忘,但是我对国家的贡献确是微不足道的,想来十分惭愧和不安。”成就等身的童林夙,在80岁寿辰时,言辞谦卑地总结一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