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现场
11月21日至22日,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召开。开幕式上,《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同期发布。
大会以“韧性城市·健康人居”为主题,聚焦首都规划建设,研讨韧性健康城市设计、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公共空间活力营造、智慧城市技术应用、城市设计人才培养等社会热点问题,对当下中国特别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科技创新的城市设计解决路径,形成高水平、实质性、可持续的研讨成果,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指出,城市设计是用来解决多种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要用好设计手段,要分层次、有重点做好城市设计。二是要注重多方参与,需要深度的社会参与,广泛形成共识。三是要探索新技术应用,依托大数据、多传感器等新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的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四是要加强制度构建,进一步厘清城市设计与相关规划、土地出让、建设方案审查审批关系,将城市设计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理事长姜泽廷表示,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举办五年来,已逐渐成为汇聚全球智慧的高端平台和城市设计领域交流合作的“金名片”。本届大会将突出三大亮点:一是聚焦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战略方向,二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三是突出“韧性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的着力点。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爱林表示,在十三五收关、十四五规划布局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北京建筑大学要针对首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研讨基于新理念的中国学派城市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案例,为韧性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创新成果,以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好首都北京城市定位,推动北京城市总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落地。
开幕式上,北京建筑大学发布了《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老城整体保护与更新、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与更新、绿色建筑与现代装配式结构、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城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城市体检与精细化管理、城乡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具体任务。据介绍,该行动方案是北建大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面向“十四五”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悉,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由北京建筑大学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开幕式后,活动方举行了“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设计方案征集”竞赛颁奖仪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