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19 18:54:30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黑龙江流域湿地面积40年间损失22%
 
 
11月17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以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该流域湿地分布、变化及类型转化分析发现,黑龙江流域在近40年间共损失了22%的湿地面积,并分析了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该研究解决了黑龙江流域湿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信息缺失与不足,回答有关该流域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主要直接驱动因素的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管理杂志》。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近200个指标中,有70多个与湿地相关,其中有两个目标着重强调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因此,了解湿地的范围、变化趋势和主要驱动因素,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当前全球尺度上还未有长时间序列的湿地数据集,大尺度湿地动态分析相对缺乏,在支撑湿地可持续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全球变化背景下,北方中高纬地区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敏感性极强。黑龙江流域地处北方中高纬地区,总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九大流域。该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地跨俄罗斯、中国、蒙古三个国家,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流域,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宋长春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据悉,该研究成果也是项目的系列成果之一。
 
论文第一作者、东北地理所副研究员毛德华介绍,研究将面向对象和层次决策树(HOHC)的分类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获得了1980至2016年间5个年份的土地覆盖数据集。通过对湿地分布、变化及类型转化分析发现,2016年黑龙江流域湿地面积为18.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其中,俄罗斯一侧的湿地占流域湿地总面积的59%,中国一侧为40%,蒙古仅为1%。近40年间,黑龙江流域的湿地面积在1980~2010年间呈现持续净损失,但在2010~2016年间面积有所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人类活动主导了黑龙江流域中国一侧湿地的持续损失,其中耕垦直接占用是湿地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建设用地扩张也在不断地占用湿地,且占用量持续增加。而俄罗斯一侧的湿地在1980~2010年间持续减少,在2010~2016年间呈现增加趋势,这主要归因于气候变湿驱动草地和林地向湿地转化。
 
“长时间序列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相关的管理决策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黑龙江流域的中国、俄罗斯两侧在政策、人口分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论文通讯作者、东北地理所研究员王宗明表示,在今后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方面,特别是中国一侧,需要优化湿地保护政策、提升湿地保护有效性。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项目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0.11167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