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0/22 14:20:35
选择字号: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和专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上正式发布,这是继《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之后第二次发布的年度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福全介绍,《报告》分全球发展、创新环境、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人才培养、区域发展、人工智能治理七个章节,力图客观反映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揭示未来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趋势。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据悉,目前学术界、产业界各部门积极推动规划落实,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权介绍,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从总体来说,美国在涉及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中国在科研产出、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以科研产出为例介绍,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数量达到了2.87万篇,比上一年增长12.4%;专利数量也超过了3万件,比上一年增长52.4%。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近五年前100篇人工智能论文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产出占21篇,居第二位。在自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方法、异构融合类脑计算等领域中都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

李修权介绍,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中的创新主体作用正在日益强化。具体表现在企业开始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如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大与政府协同投入。在科研产出上的贡献较突出,中国企业在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比例已占到了全国的1/3左右。

《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与国家区域战略高度协同相互促进,区域要素汇聚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引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区域性引擎,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展现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活力,产业集聚区初显区域引领和协同作用。

中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在2019年持续推进,180所高校在2019年获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北京大学等11所高校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另外,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正式制定了人工智能本科培养人才体系,包括跨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培养和中小学教育都在同步推进。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坚持开源开放理念,2019年中国研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开源工具集、开源应用软件、开源社区快速发展,加速产学研及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并为全球人工智能作出贡献,中国在国际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贡献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贡献国。

《报告》显示,中国在2019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进与全球各国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持续增长,中美两国处于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合作网络和产业投资网络的中心,在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活跃,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主题。

2019年6月,中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明确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启动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陆续出台多项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落地实施。“全球AI治理构建人类共同未来,中国也积极参与,共建治理的合作网络。”李修权表示,中国会以实际行动在推动人工智能治理、构建人类共同未来中作出表率。

据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共同参与了《报告》编写,《报告》得到了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乌镇智库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