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0/21 11:06:50
选择字号:
思政课“一主三辅”破解“落实难”

 

“张老师,马克思曾说‘我自己都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连马克思都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首先我们要弄清马克思说这句话的背景,马恩全集共有5处讲到这句话……”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云阁反应迅速。在师生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答中,最后大家得到一个结论——当时马克思主义被人歪曲,歪曲之人又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极度愤慨,实则是为了批判那些假马克思主义者。

乍一看,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课堂辩论,但它其实并不普通,支撑它的是一场名为“一主三辅”的实践教学改革,破解的是我国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难”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张皮”的难题。这是其中“课堂实践”的教学场景。

将课堂纳入实践教学

这项改革的主导者是不久前获得“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张云阁。

2005年教育部曾规定,高校本科4门思政课教学要划拨出2个学分开展实践教学。2个学分意味着32个学时。如何在思政课中用好、用足32学时搞好实践教学?这可难坏了一众思政课教师。

一提到实践教学,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把学生带到社会上参观、调研。但存在一个几乎难以克服的弊端——思政课面向全校开课,一届学生多达八九千人,考虑到交通安全、基地的承受能力等,这一做法必定会走进“死胡同”。

张云阁为此苦苦思索,他想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实践”的定义——主观见之于客观。“不应该把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域,作为判断是不是实践教学的唯一标准。为此,我们提出了整体性教学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仅在社会上开展,课堂上、校园里、网络上都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舞台。”

于是,他又将目光转回了课堂。

“课堂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在他看来,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师生辩论,“不辩不明,反对课堂话语霸权”。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做“导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际上,师生辩论,教师更需要勇气,因为一不小心,教师可能被学生问倒。这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张云阁家中藏书多达5000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从教35年寒来暑往苦学钻研,他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学生对张云阁的课的一致评价——“有激情,绝不冷场”。作为“导演”的他,至少在一周前就抛出问题,“所提的问题怎么与学生产生共鸣?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当下的时事,第二个‘实际’就是学生现有的思想”。

在课上,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每组派一名学生上去主讲,本小组学生补充,其他小组学生提问辩论,最后由张云阁总结点评。此前,由小组内部自行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形成观点。有时候,在小组内部讨论时,学生就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组内还有不同声音,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人人实践有新招

作为班级代表,海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渝曾深入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规划展览馆了解海南历史,并进行新农村调研。回来后,她按要求将见闻、感受做成了PPT,在班级进行宣讲,还把过程中的照片分享到社交空间。

“社会实践”教学如何具有普惠性?

这也是张云阁开展实践教学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他采用了班级宣讲员的形式,选拔代表参加社会实践。这项带着“任务”又具有“荣誉感”的社会实践,在学生中深受热捧,一些学生甚至因为没选上感到遗憾。

“一些大学生不会设计调查问卷,也不敢进农户家门,不敢向农民提问题,社会实践把他们‘逼’进了农家门,并让他们学会了提问。”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范明水说。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锻炼了胆识,更提高了与人谈话的艺术。”海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刘迪翔说。

本着“场域不是判断实践教学的唯一标准”,张云阁继续探索“校园实践”,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015年,那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海南岛解放65周年为主题的历史剧表演活动,让海大师生记忆犹新。

本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的历史剧表演活动,由于参与面甚广——全校8000多名本科生自编、自导、自演了354个剧目,最后他们在有1000个座位的海大思源学堂,公演了最终胜出的6个剧目。

“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思考、去揣摩,就像演员一样投入情感,这是从前灌输式教育不能带来的效果。”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费秋香说。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张云阁和团队成员们正紧锣密鼓地筹划明年的校园实践活动。“我们提出了‘双百方案’,让学生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中,自主收集100个重要人物,编100个重要的故事。”

这些由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的校园实践,其特点就是规模大(每次活动参加人数为8000多人)、形式多样、影响面广。

好问题来自于实践

一场名为实践教学的改革,究竟理论实践与社会实践谁主谁次?张云阁很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从2009年起,历时11年,张云阁团队构建了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校园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辅的思政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该成果曾获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不仅在于该教学学时多、受众面为全体学生、理论课堂有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既需要‘课堂实践’教学的支撑,又服务于‘课堂实践’教学。”张云阁说。

课堂辩论的好问题从哪里来?据张云阁介绍,起码要提前一两周向学生征集,多来自于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或教师常年教学积累形成的问题。

而学生的问题又从哪里来?答案之一是,来自于社会实践。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李渝实地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中“旅游+”的经营模式,而她的分享又激发了同班同学的兴趣。“有人对历史感兴趣,有人对我调研农村发展过程提出了疑问。后来,同班同学又自发组织了调研。”李渝说。

此外,由张云阁主持的全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有全国126所高校、13万多大学生参与。与他们进行线上的“网络讨论”,也成为收集问题的重要阵地,再由团队教师把问题凝练成5至8个,贯穿于一学期教学中。

那么,“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究竟难在何处?

张云阁坦言,最大的难度在于,需要有健全的高校育人机制。从2009年开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把实践教学以学分的形式写入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立法’,这就使得这项改革具有不可间断性,否则就会像很多实践活动一样,热闹一回,来年不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