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协网 发布时间:2020/9/30 13:01:02
选择字号:
中国科协扶贫干部代表时隔35年再回吕梁

 

“三十年回眸,说心里话,没想到吕梁有这么大变化!在飞机上看到满山绿油油的,跟之前的‘光秃秃’形成鲜明对比。”曾于1989~1990年参加中国科协科技扶贫团的王临安30年后再次来到吕梁,感叹吕梁面貌发生巨变:“不说市区高楼遍地、夜晚灯光璀璨,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我早上起来遛弯,过马路时车主动让行人,这显示了城市的高度文明和发展。”

9月8日~11日,中国科协机关离退办与扶贫办组织曾在吕梁开展科技扶贫的老干部,重回吕梁走访、考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原主任翟晓斌、中国科协机关服务中心原副主任王建忠、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原副巡视员孙公民等8位中国科协扶贫干部赴吕梁临县高级中学、成庄镇程家塔村、碛口镇、离市区信义镇严村等地,开展科普讲座、回访帮扶村镇、调研扶贫项目实施成效等活动。王临安上述一番话,就是在系列活动后的座谈交流会上有感而发,也说出了一行人的心声。

1985年9月,由中国科协组建的讲师团进驻山西省吕梁地区,开展了教师培训等教育扶贫活动;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吕梁地区成为中国科协在山西省的扶贫联系点。由此,中国科协开启了连续35年在吕梁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序幕。吕梁地区是一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指导思想下,中国科协有160余名干部先后深入吕梁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以科技为先导的扶贫事业。在吕梁,中国科协扶贫干部从实地走访探察开始,常年驻守临县、兴县等吕梁最贫困的村镇,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来替代曾经的“输血型”扶贫,与吕梁人民一起,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吕梁英雄传”。

科普教育是脱贫的根本举措。李象益曾于1986年以“中央讲师团吕梁分团团长”的身份来吕梁支教1年,时隔34年,他再次来到临县为这里的科教干部、学校师生做科普讲座。在题为《世界教育转型与吕梁科普教育创新》的演讲中李象益说,科普教育在30多年的科技扶贫中扮演了启蒙启智的角色;如今,智能时代人们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吕梁也要紧跟时代走向,把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发展提到新高度;未来,希望能够继续为吕梁科普教育创新奉献光和热。

期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原主任牛灵江等人与吕梁市科协、临县教育局及临县科协、临县高级中学、白文中学及学生代表展开座谈会,主动了解师生在科普、科学教育方面的切实需求,并沟通对接支持吕梁青少年网络科普等事宜。

在山西临县程家塔村,中国科协扶贫干部一行探访慰问了目前仍在科技扶贫一线的程家塔村第一书记赵奇。赵奇介绍,在中国科协35年“前人栽树”的基础上,他一到任就感受到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听到“北京来的第一书记都是好人、办实事的人”,他备受鼓舞。通过建成养牛场、“致富桥”、“爱心超市”以及开展农技培训,村民们的思想逐步发生改变。不过,他也看到,虽然去年程家塔村摘掉了贫困帽子,但后续发展依然非常困难。中国科协扶贫干部勉励他利用好中国科协资源优势和特点,在一线“真扶贫、扶真贫”帮助当地困难群众“真脱贫”。

期间,中国科协扶贫干部一行还奔赴山西临县碛口镇、林家坪镇、三交镇,调研临县沿黄河旅游扶贫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并重点考察中国科协帮扶临县红色旅游规划情况。吕梁是红军东征重镇,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林家坪镇南圪垛村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三交镇双塔村中央后委纪念馆,中国科协扶贫干部重读吕梁革命历史,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建言献策。

今年4月,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拟组织百个“科技服务团”与地方共建百座技术创新枢纽城市,开展“科创中国”行动。其中,山西吕梁即为目标城市之一。此番中国科协扶贫干部吕梁行专门前往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调研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和“科创中国”行动落地情况。曾于1987~1989年连续3年担任中国科协科技扶贫团团长的翟晓斌告诉记者,从当年有名的“讨饭市县”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山西吕梁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他期待,前沿信息科技的注入必将给革命老区注入发展的更强动力。

一行下来,中国科协机关离退办主任王志舜看到当年的吕梁一改记忆中的破落,在各个方面都旧貌换新颜,分外赞叹。他说,吕梁老区的变化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特点。“党有号召,科协就有行动。35年来中国科协党组一贯高度重视科技扶贫、扶志扶智,在吕梁人民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才取得了吕梁脱贫攻坚今天的成就。”王志舜表示,吕梁整体脱贫以后,还会有更好更大发展,未来的发展更多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文化;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支持吕梁地区创新发展,在科技力量支持下与吕梁人民再谱新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