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也 朱一超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9/8/15 16:10:25
选择字号:
东华大学使社会实践成为城市治理“绣花针”

 

等待一站地铁的时间大约是3-5分钟,等待一辆公交车的时间长则达到15分钟,一分钟听书大概能听240个字,如果我们将在站台上等待的碎花片时间利用起来,一年能阅读多少本书籍?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东华大学“书声琅琅站台墨香”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发起的初衷。

“如何减少等车时间的浪费,并将这一碎片时间功效最大化是我们实践团一直思考的问题”。东华大学“书声琅琅站台墨香”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负责人丁怡婷告诉记者,基于手机的普遍使用和上海全民阅读的推进,实践团选择从阅读角度切入,致力于将等车时间的阅读变成“悦读”,让枯燥的站台充满朗朗读书声。“在站台等车的时候轻轻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走进书香世界,静下来慢慢聆听……”带着对“有声站台”的美好愿景,今天夏天,实践团走访了十余个公交站台,就上海市社会人群阅读习惯和“有声站台”建设展开调研。

上海的夏天,35度+的高温天气,白天实践团成员们奔走在各大站台,记录车辆等待时间,观察乘客等车行为,晚上他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修改问卷,光是针对有声站台建设可行性的问卷设计就修改了23次,只为从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社会群体中获取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有声站台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在可行性方面还要再下功夫,例如增加公交到站提醒功能。”调研中,实践团收集了不少来自市民的小建议,他们用心地把它一个个记录下来,思考项目执行的每个细节,实践团队员张旭宏说:“社会实践要如绣花,心要细、肯下苦功。有声站台的建设不是一次社会实践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上海的酷暑并没有阻挡实践团成员们的决心,他们采访专家为专业问题答疑解惑,他们走进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取经,为项目执行“寻医问诊”。乘客体验、阅读习惯、书目选择、技术支持、宣传推广、试验运行……“书声琅琅站台墨香”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计划通过公众号的方式,打造“有声站台”,让乘客们在站台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万卷书。这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却在这帮大学生的努力下一步步变成现实,据实践团负责人丁怡婷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有轨电车2号线文汇路站,有轨电车2号线光星路站,松莘b线文汇路龙城路站等四个站台将成为他们首批试验投放的站台,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有温度的阅读体验带给大家,为这座城市增添缕缕书香。

“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而全民阅读不该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只要你爱读、想读,随时随地可以读。地铁车厢里、地铁站里,站着读、坐着读,都行。”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毛莉老师的一席话坚定了团队深挖等车时间利用这一细节背后蕴藏着的城市文化建设的可能。

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上海的发展不仅要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道路,更要在细微处下功夫,实现绣花般的精细化治理。

今年夏天,东华大学打造“城市绣花针”实践专项计划,像“书声琅琅 站台墨香”实践团这样的队伍还有很多。大学生们走进街头巷尾,穿梭在城市的小角落,秉持着精细、精准、精心的“绣花精神”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将自己所学落实在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中,关注城市发展的小细节与小问题,用智力实践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如环境学院多年关注城市生态环保问题,以河长制为切入开展水质调研,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进程;纺织学院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结合专业特色探究纺织行业协同发展道路;化工生物学院重视沪郊乡村发展,走访6个示范村,探索乡村振兴可行性战略……东华学子奔走于城市,从科技创新、城市运行、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民生服务、文化建设等城市社会治理各方面、各领域以及各个环节入手,围绕上海发展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类社会调研,用社会实践这根“绣花针”串起了城市治理千条线,共同绣出大美申城新景象。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