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小佩 付丽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9/4/12 11:23:51
选择字号:
专家:“超级真菌”在中国大规模暴发可能性较小

 

实习记者 代小佩 本报记者 付丽丽

人与微生物之间正发生一场恶战,这不是电影中的情节。

目前,30多个国家发现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中国大陆已出现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台湾近日也报告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超级真菌’在美国非常严重。”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丹娜生物分中心主任周泽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美国正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那么,中国会不会发生“超级真菌”感染大规模暴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种可能性较小,目前耳念珠菌对健康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耐药性强,来源尚不明确

耳念珠菌具有超强耐药性和高达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因此被称为 “超级真菌”,其部分临床菌株,用当前抗真菌药物完全无法控制。

2018年5月黄广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合作报道了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该菌株是从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和高血压的76岁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得到的。“这从侧面说明,我国医疗检测手段相比多年前有了很大提高。”

他们发现硫酸铜对“超级真菌”有很强生长抑制效果。在对小鼠和大蜡螟感染模型研究中发现,“超级真菌”中国分离株的毒性比临床上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弱。但在42℃高温下,仍可分泌大量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

耳念珠菌从何而来?有人说是变异。对此,黄广华表示:“耳念珠菌不是从另一个物种变异来的,它很可能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可能之前没有毒性或耐药性。由于临床少数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在临床药物的胁迫下,耳念珠菌进化出了更强的毒性和耐药性。”黄广华说,耳念珠菌可能是一种人体共生菌,但还不确定。

检验困难,主要攻击免疫受损者

耳念珠菌易攻击免疫力较低的人,如慢性病、肺结核、癌症患者,或新生儿、老人等。周泽奇建议,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集聚地。

黄广华表示,耳念珠菌易在医院传播,尤其是重症病房。“常规消毒很难消除耳念珠菌,与携带者或感染者共用医疗器械,易造成感染。”

“耳念珠菌没有孢子,不会通过空气传播。”黄广华说。

目前,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检验耳念珠菌。质谱仪或分子鉴定等方法检验效果较好,但很多医院缺乏仪器和检验科相关人才。因而,耳念珠菌的精准鉴定较难,且易被鉴定成其他的菌。

耳念珠菌的耐药性可以检测出来,医生根据检测报告选择相应药物。

真菌感染需重视,但普通人不必恐慌

“超级真菌的确非常需要关注,但普通民众没必要因此恐慌。”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助理研究员龚杰博士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黄广华则明确表示,超级真菌不感染健康人,不可能在健康人中大规模流行。

龚杰称,耳念珠菌与SARS完全不同。SARS由致病极强的病毒引起,但耳念珠菌一般不会致正常人群感染。“报道中说通过体温计感染是有可能的。如果体温计存在耳念珠菌,又被免疫受损的人接触,那就很有可能感染。”

需要强调的是,“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真菌感染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公共卫生人员重视”。龚杰说,长期以来,真菌感染受关注度较低,许多医疗单位诊断和鉴定真菌的能力不是很强,可能存在误诊或漏诊。“因此,实际感染的病例可能比报道的18例更多。”

黄广华呼吁医院加强防控,包括更新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手段,严格消毒流程。对发现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医院,建议使用氯化物进行接触预防和有效消毒。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已针对高致病性真菌建立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可以承担国家层面高致病真菌监测中的实验室分析和技术支持工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