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新智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25 9:06:28
选择字号:
科学教育需要“慕课”联动

 

吴新智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报》登载了周忠和和徐星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科学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和中小学慕课建议的报道,启发了我。我也愿意就这个问题提一些粗浅的想法。

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青少年塑造高尚的人格、获得基本的工作能力。教育的许多方面可以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但许多科学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却必须通过眼观耳听、双手亲自操作才能获得扎实的感性认识。

培养青少年的工作技能离不开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不应只包含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含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的培养。这些方面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和思维方式,而且能帮助他们改进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此外,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融入青少年和全民的精神世界,更是创新、创业的精神源泉和依托,涉及中华民族百年树人、强本铸魂的根本大计。

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差别相当大,中小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基本上局限于传授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却不在意或不能同时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的培养。不少中小学缺乏足够的实验室设备,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做科学实验,甚至连看老师做示教的机会都没有,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大城市有高水平的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和图书馆,可以供中小学生补充各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在中小城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却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

近年来国家提倡“互联网+ ”模式,“互联网+教育”已经有了大学教育阶段的慕课,使得名校名师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倘若组织高水平的教师制作适合中小学的慕课、网课教材,推广到全国各地,便能让更多学生分享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如果再帮助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和图书馆等机构制作出紧扣中小学各年级课堂教学进度、配合其日常教学的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数字动物园、数字植物园等,推广开来,必将使我国的义务教育迈上一个大的台阶,为中小城市和农村提高生产力、脱贫致富增添活力。

我读中小学时还是抗战时期,小学有“常识”课,中学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课,但都没有实验条件,只能靠老师口授。那时武汉大学恰好西迁到四川乐山,每年校庆日开放实验室,我们这些中学生就跑去看显微镜、望远镜,看静电反应(带静电的人体,头发都竖了起来)和各种生物标本,真是受益匪浅。由此联想到现在,如果有关部门能做几套(几个学科)实验慕课视听材料发放下去,应该是很有用的。

这项工作可以考虑由教育部主持,结合市场运作,发动和组织企业去做。同时建议把中小学慕课制作列入国家教育经费预算,各级政府也可以在教育经费中增加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或租用这些教材。如此,企业有市场和利润,社会扩大就业面,广大中小学生得实惠,大家群策群力、规范运作,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互联网经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在医疗健康、养老助幼、教育等方面联动起来,尤其是让偏远地区及农村群众、家庭和孩子通过互联网享受优质的学校、医院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制作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慕课教材,加上以后逐年配合科学进展进行的内容更新和提升,以及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等,将是一块不小的“蛋糕”,既可以扩大服务业规模,又能够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19-03-2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