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3/4 16:10:06
选择字号:
通道上,这些委员都挺“科”

 

■本报记者 李晨阳

3月3日下午,9位政协委员先后走上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首场“委员通道”。他们各自的界别不同、领域不同,关心的问题也五花八门。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位委员的话题,都跟科学、科技、科教脱不开干系。

率先发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带来的,就是一个科技界的重磅好消息:嫦娥五号准备于2019年年底发射,实现国内首次月球采样返回;预计2020年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描绘的,则是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5G画卷:早晨,5G路由器用悦耳的音乐把你叫醒,为你自动预约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并规划通畅的上班路线;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召开远程终端视频会议;快递到了,家里没人,可以自动打开窗户,迎接无人机“快递小哥”……

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讲述了自己和同事全力以赴创办新型大学的经历和进展,强调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宗旨。

以上几位都是领域专家、科技大咖,引爆“科”味话题,可谓天经地义。可是,其他几位委员的发言,也与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长江江豚的数量也有所恢复。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盘州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则呼吁,贫困落后山区需要污水、垃圾、厕所治理的针对性政策,也需要网络信号覆盖提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坦言,近视眼防控没有神医,没有神器,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多项技术综合使用,多个部门一起发力,近视眼才能得到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则倡议培养更多实用型、符合文物保护修复需要的文物医生。而文物保护方案的制定,需要文物医生用现代的分析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的分析监测。

他们谈到的生态环境治理、野生生物保护、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近视眼防控治疗技术、文物保护仪器和技术……有的已取得成效,有的还在等待突破。无论现状如何,背后都有无数科研工作者在为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也许这只是巧合。但不得不说,科技的力量已然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各界人士热烈交流、密切沟通的全国两会上,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将与大家碰撞出多少火花,真是值得拭目以待!

《中国科学报》 (2019-03-0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