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晓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29 13:32:14
选择字号:
加快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单晓光

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首先明确提出了要“建设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

随后,2014年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再次提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16年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017年,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努力实现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和支撑。

世界各国历来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进入了新技术革命的新纪元以来,更是倍加关注。依照WIPO学院的初步估计,在2008年以前,全球就已有大约700所大学将绝大部分知识产权课程设置成了法律院系的核心课程。

我国自《纲要》实施以来,各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快速发展,呈现出下列几个特点。一是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基本形成;二是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构大幅度增加;三是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成就斐然。

当前,知识产权专业院校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业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依然有制约发展的问题,如不与新时代同步而行,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将任重而道远。要扭转当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专业素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国际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困境,必须探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应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本科培养模式。理工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应当大胆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有的高校提出了“3+1+2”的培养模式。从该模式的本科阶段来看,其精髓在于以理工科专业的学习为主,知识产权专业的学习为辅,将知识产权作为第二学位培养,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获得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所必需的技术背景。

其次,应及时适应全球化的数字科技革命浪潮,拓宽国际化、复合型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的途径。

最后,应重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开始于2009年,到2018年3月为止,全国已经建立24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3家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已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品牌特色鲜明、影响辐射全国的培训基地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投资的开拓,我国对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 需求日益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竞争手段, 利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新兴市场、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知识产权诉讼,谋取竞争优势的案例大量出现,对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扩展,企业由于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知识产权风险应对经验不足,知识产权风险已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此情况下,也需要大量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擅长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高端知识产权人才为企业保驾护航。

目前,很多高校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同济大学也在探索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前,同济大学已经与德国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和意大利的都灵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知识产权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中国学生既有机会在世界知名大学深造,也使得国际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国的知识产权经验和智慧。

《纲要》已实施十年,目标就在眼前,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又开始跃马扬鞭,我们唯有不止奋斗,再立新功,才能不愧于新的时代。

作者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本文节选自《一项兴国利民的国家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文集》。)

《中国科学报》 (2018-08-29 第8版 知识产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